第四,要形成四个格局。都是哪四个格局呢?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其中,自然岸线格局是第一次提出。自然岸线格局是什么意思?实际上是要解决海洋的内容。而提出海洋的内容,其实也是把中国所有的国土全都覆盖了,把城镇化、农业、生态安全、自然安全等全覆盖。同时,还强调要落实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整合设立一批国家重点。
第五,实施四大工程。都有哪四大工程?第一是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就是接近于零的碳排放区的示范工程。第二是要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三是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救护繁育中心和基因库。这都是最新的提法。第四是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
第六,实施五大计划。第一个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第二个是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第三个是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第四是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第五是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这是五项计划。
第七,要开展五项行动。
第一项行动是要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行动。也就是说,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这三个主体,既要有总量控制,又要有强度控制,这就是双控行动。过去,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主要在于碳排放强度的控制上,现在则要成为总量控制;过去,我们更多强调的是能量总量的控制,现在则是水资源、建设资源总量和强度一起控制。
第二项行动是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第三项是行动是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第四项是要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的引领行动。就是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领跑者的引领行动。第五项是要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这些行动都是很具体的。
第八,要建立健全八项制度。有哪八项制度呢?
第一项制度是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这是三个最严格的制度。
第二项制度是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这是第一次提出的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要建立四大生态产权交易市场,但是这四个市场是要与初始配制度结合起来的。那么这次提出的初始分配制度就为下一步建立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四大生态产权交易市场,提供制度基础。
第三项制度是要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这是一个新的制度。习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里面也专门展开了说明,对这一点非常重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环境问题之所以不好解决,是因为确实环境是以地方的“块块”管理为主。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把真实的数据报上去,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而且跨区域的环保不好做。怎么办?垂直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指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市(地)县的监测监察机构,承担其人员和工作经费,市(地)级环保局实行以省级环保厅(局)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地)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是第三项制度。
第四项制度是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这个制度非常重大,下一步很多环保部门的职能都要通过这项制度重新整合。也就是说,你的污染排放必须要先获得许可,否则污染就违规了。
第五项制度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也就是在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哪些产业不能准入的负面清单,让你一目了然,告诉你这个东西是不能干的。
第六项制度是要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流域是指的上下游,横向的就好比北京与河北。
第七项制度是要建立跨地区环保机构,开展环保督察巡视,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以后再作假,难度就大了。
第八项制度是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此次,绿色发展的内容非常丰富。可见,新一届领导在推进绿色发展、解决中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的决心之大、措施之有力和具体。我想,在“十三五”期间,如果我们真正能把这些体制机制、政策都落到实处的话,经过持续的努力,还是有可能逐步实现环境的根本性改变的,否则就会比较难了。
(四)开放
重点任务的第四项,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这里面包括四个内容。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在《公报》和《建议》里提出,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加快对外贸易的优化升级,完善投资布局,扩大开放的领域,放宽准入限制。
第二,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具体来说,主要是完善营商环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项制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公平的问题。通过这项制度,国内外企业的公平问题就解决了。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有序实施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也就是二次抵押),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推动同更多国家签署高标准双边投资协定、司法协助协定等。
第三,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包括要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
第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这是新提法。另一方面,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