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扬帆领航全面小康

2015-11-12 18:13 宣讲家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李佐军:详解《“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一、“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挑战

按照《公报》的说法,“十三五”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话说得比较重。有哪些挑战呢?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

(一)“十三五”期间的挑战

第一,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原因是2008年以来的国际经济危机还没有完全退出,它的影响还在。更主要的是,最近若干年来,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尤其是针对中国的产品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所以,这对我们今后的出口和对外投资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很多大国对中国有了一些防范心理,周边国家也对中国有些芥蒂。同时,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错,使得中国“十三五”期间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

第三,经济增速在换挡。“十二五”本身也是在换挡,一直在换挡。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1%一直往下,已经到了2015年第三季度的6个点,底部还没有探明。“十三五”前期,我们还可能面临更低的可能性。经济增速的换挡是过去三十多年来没有遇到的问题。过去三十多年,我们遇到的大多是经济周期的波动,即周期的波动是下降还是反弹到原来的高度等问题。现在的经济换挡,或者是说就发展阶段的转换,或者是步入新常态,那就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高速要转入新的增长平台,不能反弹到原来的高度。这对我们来说,代表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结构调整阵痛。过去,主要是通过粗放发展的模式,发展高投资、高效能、高排放的产业。现在遇到瓶颈了,必须要淘汰它。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新的产业。在这个转换调整过程中,有一批企业和行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十三五”还要继续进行,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五,增长动能转换。增长动能也就是增长动力的挑战。原来的“三驾马车”越来越靠不住了,今后必须要依靠“三大发动机”。“三大发动机”的培育需要一个过程。增长动能的转换过程是面临挑战的。

第六,经济泡沫的风险加大。过去多年的高速增长积累了资产价格泡沫、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影子银行等经济泡沫。经济泡沫现在还没有消除。“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解决它,这是一个挑战。

第七,社会发展转型带来挑战。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贫富差距仍然比较大,社会矛盾一部分在加剧,老百姓对权利的诉求在增加。在“十三五”期间怎么应对社会转型,这也一是个挑战。

第八,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越来越短缺,环境污染的压力仍然很大。大气、水、土壤,这些污染的增量控制可以有所成效,但是已经污染了的存量部分的解决还需要时间。在“十三五”期间,这将面对更加艰巨的任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九,人口红利消失。自2011年开始,15岁到64岁之间的生产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开始下降,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个过程还没有结束,“十三五”期间仍然处于这个通道上。当然,我们前面放开两胎会有所缓解,但是短期内不足以扭转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要迎接这个挑战。

(二)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

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到中高速,6%—7%。

第二,发展方式要由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原来我国主要是追求规模的扩张、速度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将更多地强调质量和效益,即所谓的“提质增效”。这是新草案所要求的。

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我国过去是粗放发展,所以在增量上不断扩大,扩大产能。今后,存量要调整,有些存量逐渐要淘汰。增量不是一种平面的扩张,而是要做优,要优质、高效。

第四,发展动力要由主要依靠资源、低成本劳动力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三驾马车”转到“三大发动机”,是指“三驾马车”是需求鞭策动力,“三大发动机”是供给鞭策动力。这说的是什么?从供给的内部来看,也有转换的问题。从原来主要依靠一般性的要素,转向今后高技术、人才、信息这样一些要素。当从需求的定位来看,原来主要依靠外需转到主要依靠内需,由原来的依靠投资转到依靠消费,由原来依靠政府投资转到主要依靠社会投资。总之,整个动力体系要发生基本变化。这是新常态的要求。

来源标题:李佐军:详解《“十三五”规划建议》——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责任编辑:甄一蕴(QY0020)  作者:李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