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个新动向(2)

2016-06-06 14: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京津冀将实现信访信息共享联合处置

日前,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信访工作规划》,未来5年,要完善全市信访信息系统功能,将信、访、网、排查、督查、复查复核等信访业务的各个工作环节全部纳入系统,实现业务网上流转、数据信息共享,依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移动电子政务网,拓宽全市信访信息系统应用范围。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市、区(市属各部门)、街道乡镇(区属各部门)三级信访系统“一网通”。同时,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方便群众投诉和评价。建立互联网一站式网上信访工作平台,全面提高网上信访运行能力与工作水平。

到2020年底,全市各级信访接待场所全部安装安检设施、监控联网设备或取证设备,配备来访人员身份证登录识别系统,与120或999实现急救服务对接,对采取自杀自残行为或突发疾病信访人,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相关部门还将加强信访接待场所和重点部位秩序维护,开展涉访违法聚集、聚居整顿治理工作,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秩序维护和分流劝返工作。

京津冀地区将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

5月31日,京津冀法院联席会议机制正式启动。从京津冀法院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了解到,法院系统将研究跨行政区划法院管辖跨京津冀重大民商事案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索将北京四中院的案件管辖范围拓展到天津、河北,由北京四中院管辖跨京津冀行政区划特定范围、特定类型的重大民商事案件;探索建立跨区划知识产权案件集中在北京、涉外海事商事案件集中在天津、跨区划资源案件集中在河北管辖的制度,促进司法统一,破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壁垒。

另外,三地将加强对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和新型案件提级管辖制度的研究,规范提级管辖中的案件移送、受案审查和裁判结果;加强司法政策、司法解释的制定和案例指导工作,确保京津冀法院裁判标准统一;实现三地间网上直接立案。

京津冀签署教育督导框架协议

6月3日,北京市召开2016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京津冀三地签署教育督导协作机制框架协议。据了解,京津冀教育督导协作机制框架协议签署后,三地每年将召开一次督导部门主任联席会,定期会商区域教育督导协同发展重大任务,开展重点工作,对重要政策、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同时,组建教育督导专家库,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督学培训研修,还将定期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层级的督导调研、学习考察、督导论坛或研究交流会等活动。

京津冀将互通信用体系 推动金融一体化

北京市金融局党组书记霍学文日前在2016金融街论坛“十三五”京津冀金融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上表示,将推动京津冀三地信用体系的互联互通和资格互认,北京市将承认在天津、河北得到评估评价的企业信用,使得在三地发展的企业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

据霍学文称,今后将依据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监测企业是否在非法经营。当前已经建立了三地的非法集资企业的信息共享,今后要建立黑名单的共享机制。只要信用好,就可以在三地发展,信用不好,一地违规,在另外两个地方也一定会受到限制。(综合北京日报、京华时报等信息整理)

qlzk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管雪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