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自进入2016年以来,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相继推出多项新举措。千龙智库梳理出以下6条相关动态,以飨读者。
2016年底前有望实现京津冀交通“一卡通”
2015年12月底,京津冀三地首次推出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又称互通卡)。截止到2016年4月底,三地累计发行了3万余张互通卡。
2016年6月5日,京津冀三地交通部门纷纷给出互通卡年内新动向。
北京预计年底将实现城区剩余700余条公交线路全覆盖,同时,将启动轨道交通清分结算等业务规则的编制及有关实验室测试。北京有望在2017年11月用互通卡搭乘地铁。
2016年年内,互通卡也将基本覆盖天津全市的常规公交。随着年内天津市地铁6号线部分段开通试运营,互通卡将首次在轨道交通内试水。今年天津还将扩大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覆盖的场站和班线。
河北省的互通格局也在逐步打开。全省仅有4个市尚未启用“互通卡”。预计8月底前这些区域公交车车站终端将完成升级改造。
这意味着,2016年内,京津冀三地的常规公交线路将实现“一卡通”。乘客持互通卡乘车还可以享受当地优惠政策。
资料图。
京津冀将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库 统筹盘活大区域交通
6月3日,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第3次联席会议召开。
为规范京津冀对接公路项目的管理,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了《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项目库管理办法》,拟建立项目管理平台体系,实现京津冀对接公路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动态化,提高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使京津冀公路对接工作有章可循。《管理办法》主要针对项目库分类、入库管理、运行管理、保障管理等做出规定,明确了对接公路项目的逐级申报程序、申报时间、申报项目条件、申报文本要求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