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提高智库研究质量有哪些可循之路?
主持人:归根结底,智库要想强健自身,必须推动智库研究内容创新,拿出过硬的思想产品、战略设计。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请各位专家支支招。
薛澜:从长远的角度看,智库发展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智库在所选择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任何一个智库都不能包打天下,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所为的领域中,必须有一流的政策研究学者,有长期系统的数据积累,有独特的分析方法,有稳定的高质量的产出。其次,是智库的制度建设。在林林总总的智库中,真正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往往是那些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智库。如美国著名智库的旋转门机制,使得智库与政策制定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又如布鲁金斯学会在价值选择上,始终坚守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的座右铭,使得其研究成果始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只有把专业的研究能力与可持续的科学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打造智库中的常青树。
李国强: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促进我国智库改革创新发展。一是促进官方智库加快转型发展,着重于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二是规范、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着重为其提供研究成果报送的渠道和参与平台;三是加强智库宏观管理,从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上对各级各类智库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和创新管理。例如,可使用国家专题课题组这一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在选题上统筹协调,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专家,集中力量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增强智库研究的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
王辉耀:智库存在的本质意义是影响公共政策。智力资本、独立性、影响力是智库创新运营的三个原则。基于这三个原则进行创新,需要借助五种能力的支撑,我将其总结为智库创新运营的“五力模型”。一是研究支撑力。这是五力模型的核心,只有扎扎实实做研究,才能增强对政策的影响力,并为国内传播、国际传播提供支撑。二是思想创新力。这是决定智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社会传播力。建立多层次的信息传播机制,是智库研究成果实现影响力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四是国际输出力。通过这一能力影响国际舆论,更好地助力中国发展。五是政策影响力。这是五力作用的最终归宿,其他四种力量通过各种途径,最终均是为了实现政策影响力。
同时,中国社会智库自身的创新任重道远。社会智库运营创新关乎中国公共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也影响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构建与形成。作为社会智库,我们当勉力前行,率先探索。
李刚:去虚火、强筋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智库唯一正确的选择。智库不要妄自菲薄,要自信,要认准自己的时代使命。这是一个有理论、有思想的时代,但是理论和思想要变成战略和政策,离不开智库的战略分析和政策分析工作,智库作为专业的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其存在的合理性毋庸置疑。
问题是,智库出品的是“伪知识”还是“真知识”?要出真知识,智库必须练好内功,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练好内功,智库才有可能出真知识,管用的知识。
智库要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学风是智库专业伦理建设的核心,有好学风才会有好的政策分析。
智库人才从哪里来?智库要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学科要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我国现有学科中,无论是政治学还是公共管理学科都没有系统培养智库政策分析人才的具体指向。如果大学不能系统培养政策分析人才,我们只能靠师父带徒弟的中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智库人才。
智库的学术体系也非常重要。学术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术制度(学会、期刊、年会)等行业交流平台,以及智库内部的学术质量控制制度等;二是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经典案例、分析工具等方法论。建立学术体系是智库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
就国家层面而言,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应主动培养和利用智库,像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把党政部门政策研究同智库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智库建设健康发展、更好发挥作用”。
观点精要
真正经久不衰的百年老店,往往是那些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独到之处的智库。只有把专业的研究能力与可持续的科学管理机制有机结合,才能打造智库中的常青树。
新智库确定研究领域时,应审慎分析自己的比较优势,跟现有智库错位发展,以避免资源浪费。
——薛澜
我国智库队伍建设刚刚起了个头,各级各类智库队伍迫切需要不断发展壮大。与其惊呼“虚火旺”“一窝蜂”,不如加强智库建设管理,及时做好引导、规范和支持工作。
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竞争机制,鞭策和激励官方智库率先推进内部转型,尤其不要陷入要编制要经费的小天地里去。
——李国强
对一家智库来说,关键是要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强项。智库的定位需要专业和专注,我称之为“智库的专业主义精神”。
智力资本、独立性、影响力是智库创新运营的三个原则。基于这三个原则进行创新,需要借助五种能力的支撑,我将其总结为智库创新运营的“五力模型”。
——王辉耀
中央层面的智库治理需要在合规性管理、资金募集、免税待遇、人力资源等问题上提供全国性的系列规范文件,提高制度供给效率。
要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方面练好内功,智库才有可能出真知识,管用的知识。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