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补齐两块“短板”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调结构、降成本、补短板和促增收等问题,粮食面临着阶段性结构性过剩问题,玉米库存高企,大豆高度依赖进口。这些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平稳开局,为经济全局工作赢得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一是调结构压力加大。在品种结构上,一方面,粮食“十二连增”特别是玉米大幅增产导致供给过剩、库存爆满,今年夏粮两个月后即将上市,“去库存”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短缺严重的大豆生产逐年下降、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在供给质量上,低端、大路农产品多,优质和品牌农产品少,工业供给品种质量结构和市场需求脱节,迫切要求调整农业结构。二是降成本任务艰巨。受资源环境约束、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以及小规模分散经营等因素影响,我国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只能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要素效率等有限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三是补短板仍需加力。当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农业科技能力不强、农业生产者文化素质不高等状况,仍然是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尽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这两块短板,补齐农业科技和农民素质这两块短板。四是促增收面临新挑战。我国经济仍在下行探底通道,受经济增速回落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和工资收入增速将趋于减缓。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近年来,由于生产超常规增长与消费持续低迷的叠加作用,我国玉米供求关系由产不足需迅速转为产大于需,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不断加剧。为保护农民种植收益,缓解“卖粮难”问题,2012年至2015年我国连续4年启动了大规模临储玉米收购,累计收购量超过3亿吨,同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成交量仅为3000多万吨,国内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仅临储玉米库存就高达2.5亿吨左右,超过我国玉米一年的产量。
陈艳军:我国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当前进口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86%,国产大豆占国内大豆消费总量的14%,因此,国内大豆市场主要跟随全球大豆定价基础CBOT大豆价格走势。由于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国产大豆以食用为主,油用为辅。因此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也会因各自的供需不同而出现阶段性的独立行情。不过近两年,因为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越来越多,挤占了国产大豆市场份额,使得国产大豆的走势与进口大豆越来越趋同。国际大豆市场已实现U型反转,未来一至两年价格将呈震荡向上态势,这将推高进口大豆到港成本。
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
为保持农业平稳发展势头,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农产品市场走势如何?
黄汉权: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发展社会化服务等多种途径,推进农业节本增效,对冲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补贴配套改革方案,避免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造成农民减收,提高农民财政转移性收入;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三块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把土地等财产性收入培育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习银生:目前玉米去库存进程已逐步开启,储备玉米轮出加快、跨省移库玉米销售启动、临储玉米拍卖和定向销售即将开始,而且,临储政策取消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的确立,这些将对后市玉米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一是国内玉米面积13年来将首次缩减。玉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机制,对近年农民玉米种植意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将缩减1500万亩左右,产量比上年下降约3%。二是预期国内外玉米价格逐步接轨,国内市场价格将维持下行趋势。三是消费需求将恢复增长。玉米去库存以及价格下行,将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加。
陈艳军:大豆价格长线看涨,但压力仍存,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价差将保持在低位水平或继续缩小,后期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是据悉5月下旬将启动临储大豆拍卖,且因质量问题拍卖底价低于市场价,这将增加国产大豆供应量,抑制国产大豆价格。二是由于今年国家调整玉米收储政策,预计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将大幅增加,国产大豆产量也将相应增加。三是从船期预报来看,二季度进口大豆数量处在历史高位,港口大豆库存处于上升阶段,供应压力不断增加。四是CBOT大豆5月合约马上到期,资金的逼仓行为告一段落,CBOT大豆价格将回调。五是去年7月和今年4月港口检查大豆流向,阻止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均推动国产大豆价格走高。因此未来是否能有效阻止进口大豆进入食用,是影响国产大豆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有效阻止,则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扩大,如不能有效阻止,则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保持在低位水平或继续缩小。
朱增勇:未来一段时间内猪肉和生猪价格仍将保持强势状态,涨幅将会趋缓,尽管四季度有望回落,但猪价仍将维持高位。近期猪价涨幅将会趋缓。第一,冻猪肉投放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猪肉供应较稳定的信号,平缓猪价涨幅。近期部分地区向市场陆续投放储备冻猪肉,近两个月的猪肉价格涨幅将会放缓;第二,由于前期部分养殖户存在一定压栏现象,这部分压栏生猪将会陆续出栏,出栏活重提高,猪肉供应量将会增加;第三,猪价处于高位以及鸡肉、鸡蛋等替代品抑制了猪肉需求,压制了猪肉价格涨幅;第四,猪肉进口量将会继续增加。由于国内外猪肉价格差扩大,猪肉、猪杂碎进口量大幅增加,未来进口量仍将会继续增加,有助于缓解供需偏紧局面。因此,近期猪肉价格涨幅将会趋缓,三季度末有望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