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发展: 改善供求关系 理顺价格机制

2016-05-18 08:42 经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改善供求关系 理顺价格机制

当前,农产品供求、价格等方面出现失衡,一方面粮食实现“十二连增”,粮食库存高企,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特别是大豆高度依赖进口。同时,农产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高于进口农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不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农产品供需关系,理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紧要问题。在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报告发布之际,本报邀请4位专家就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 刘 慧 黄俊毅

嘉 宾: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黄汉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习银生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资深分析师 陈艳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朱增勇

农业经济平稳开局

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我国农业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农业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具体来说,我国农业形势如何?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如何?

黄汉权:中国农业景气监测预警结果显示,一季度中国农业经济景气指数和预警指数分别为100.4点和93.3点,虽然比去年四季度低0.9点和6.7点,但仍处于景气区间和“绿灯区”,做到了平稳开局,为实现全年农业稳定增长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习银生:当前玉米处于阶段性过剩状态,库存高企。为顺利开启去库存进程,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去年降低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今年3月底,国家明确将启动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此前,农业部发布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规划,计划通过粮改饲等多种措施在未来5年压缩玉米面积5000万亩以上。这一系列政策调整有利于减少库存增量,为加快去库存提供有利条件。

陈艳军:2014年我国开始实施大豆目标价格制,不再对东北地区大豆进行临储收购,虽然农民惜售和国产大豆的食用特性,使国产大豆价格一直高于进口大豆,但东北大豆价格仍快速回落,与进口大豆的价差由2014年的每吨1000元至1600元回落至当前的每吨100元至400元,且因进口大豆进入食用领域数量增加,使得国产大豆需求量较往年下降,销售难度增加。不过目前关内大豆基本售罄,需求主要依靠东北大豆,黑龙江地区在4月份集中售粮之后,农户手中大豆不足两成。此外,东北地区新季大豆已经陆续开始播种,农忙期间农民售粮数量将阶段性下降,也支撑了国产大豆价格。

朱增勇:2016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累涨13.0%,5月第一周创历史新高。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30个月环比下滑后企稳,2016年3月存栏环比持平,同比减少6.3%,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下滑直接影响了仔猪供应、生猪存栏量和猪肉生产能力,导致猪肉市场供需偏紧的状态和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为了稳定猪肉市场,去年12月以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7批向市场出库投放了12.2万吨中央储备冻猪肉。另外,近期北京、浙江、陕西等12个省市也陆续投放了地方储备猪肉,共投放了近3万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猪肉价格的快速上涨。

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

在我国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农业经济呈现什么样的特点?主要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什么特点?

黄汉权:一季度农业经济稳中有升、稳中有快。“稳”是指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温和回落,一季度农业增加值为8803亿元,同比增长2.9%;春耕形势良好、粮食种植意向平稳。“升”主要来自农产品价格和出口双升。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7%,连续4个季度上涨且涨幅扩大,但品种间分化明显,蔬菜和生猪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2.0%和16.6%;而小麦、稻谷、玉米三大主粮则由于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同比下跌6.2%、0.6%和14.7%。农产品出口由降转升,一季度农产品出口额162.9亿美元,同比增长3.7%,扭转了连续3个季度下降的局面。“快”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务农收入增长加快,受生猪、蔬菜价格上涨的影响,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1253元,同比增长6.7%。二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速,得益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一季度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4191.9元,同比增长14.9%。三是农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

习银生:就玉米来说,在去库存压力背景下,由于国家大幅下调了2015年产玉米的临储收购价格,今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下跌,同比跌幅较深。1至4月,国内产区和销区玉米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为每吨1861元、2110元,同比分别下跌17.5%、15.6%。国内外价差逐步缩小,1至4月国内外玉米平均价差553元/吨,同比缩小261元/吨。我国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减少,1至3月玉米累计进口量64.55万吨,同比减47.6%;高粱、大麦、玉米酒糟(DDGS)3种替代品进口总量为411.67万吨,同比减少22.6%。

陈艳军:就大豆来说,一季度,国内大豆市场呈窄幅区间震荡、反复筑底态势。在国内大宗商品整体向上的背景下,4月上旬国内大豆价格见2009年5月以来的低点后,结束了自2015年6月开始的持续单边下跌行情,出现了近一个月的上涨行情。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国内大豆市场已完成转换,未来行情将呈震荡上行态势,需注意我国临储大豆拍卖情况和美国商品基金对下半年美国大豆主产区天气的炒作情况。

来源标题:改善供求关系 理顺价格机制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