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观察: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环境、医疗等多方面有序推进(2)

2016-02-29 10: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qlzkhxc20160229003

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

京津冀推进三地药品监管一体化

2月,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京召开药品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联合检查联席会。会议指出,京津冀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三地资源,逐步打造从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终端的完整医药产业链条,在监管层面形成标准一致、覆盖京津冀三地、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保障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京津冀将实现转诊预约将建共享影像诊断中心

2月,北京市卫计委召开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会议透露京津冀三地将建立共享影像诊断中心、会诊中心,完善转诊预约机制。电子医师注册、卫生监督、流动人口生育服务协查等数据库也将相互开放,实现三地间临床检验结果、继续教育学分、药品采购产品资质审核标准和审核结果的互认。

京津冀协同发展——司法

京津冀设跨行政区法院

2月18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下称《意见》)并表示,将依法惩治阻挠承接非首都功能项目建设的犯罪,及时审理企业搬迁引发的租赁合同、补偿安置、劳动争议纠纷等案件。

《意见》提出,积极探索进一步推动并不断完善京津冀法院执行联动协作。推动三地各级法院执行系统的纵向贯通,执行联动单位的横向联网,实现三地执行指挥中心和财产网络查控系统有效对接和三地法院执行办案的“同城效应”。在执行委托、执行协调、执行协助等方面加强配合,以有效遏制跨区域转移财产、规避执行行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

京津冀协同发展——知识人才

京津冀搭建三地人才一体化发展平台

2月18日上午,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中组部人才局的指导下,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党委组织部将形成长效稳定、高效协同的区域人才工作合作运行机制,启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共同建立京津冀高级专家数据库等,推动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

京津冀将建知识产权发展联盟

2月,2016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会召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表示,2016年将继续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一体化进程,整合三地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发展联盟。

天津出台计划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行业协同发展

据新华社消息,为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探索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业深度融合和推动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天津出台了《深入实施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该计划提出,天津将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河北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协同,合力形成京津冀知识产权“一局三地”协同发展的局面。搭建京津冀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共同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专利信息分析和专利预警,建立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协同联动机制。

同时,天津将积极探索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业深度融合:组建京津冀企业发展知识产权联盟,为三地外向型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服务;建立健全京津冀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形成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引导北京优势知识产权服务向天津市延伸。

京津冀职教协同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天津

2月27日,由京津冀三地共同组建的“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落户天津。这个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本市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各项建设任务正式启动。同时,“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也将成为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地。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