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三五”时期,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少得病、少得大病”?
答:一是优化重大疾病防控策略。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继续降低肺结核发病率,将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继续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基本消除血吸虫病危害。消除疟疾、麻风病危害。加大精神疾病防治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职业病危害普查和防控。二是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促进。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开展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现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水、在家能洗澡、用上卫生厕所。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控烟立法,大力推进公共场所禁烟。三是稳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
问:“十三五”时期,在完善计划生育政策方面,要做好哪些工作?
答:一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健全人口动态监测机制。二是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完善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全面推行网上办事和承诺制。三是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力度,加强对失独家庭的关爱和帮助。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问:“十三五”时期,如何做好妇幼卫生保健及老年健康服务工作?
答:一是全面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改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二是强化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全面推行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婴健康手册。三是努力减少出生缺陷发生。建立覆盖城乡,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服务制度。深入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四是加大妇女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项目覆盖范围。加强儿童疾病防治和预防伤害。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五是发展老年健康服务。发展康复、老年病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加强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还要求“看得好病、看得舒心”,为此,如何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答:一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强基层、补短板。每个县重点办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达标率达到95%以上,打造30分钟基层医疗服务圈。重点增加儿科医疗资源。全面实施临床路径。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实施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和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培养使用计划,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一批全科医生。补齐儿科、精神、老年医学、护理、急救、康复等各类紧缺人才短板。
三是提升健康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应用能力。全面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到2020年,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四是加快医学科技创新。启动实施面向2030的国家重大工程“健康保障工程”,实施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工程等。
问:“十三五”时期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答: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简、便、验、廉”的特色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