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2016-02-26 08:36 光明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本期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 罗晖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体制

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李哲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教授 周程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新定位。目前来看,尽管北京的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全国领先,创业浪潮此起彼伏,但北京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仍存在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低于全国水平、创业的成本较高、原始创新不足、融入全球创新版图主动性比较欠缺等问题。如何破除制约首都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制度障碍,改善薄弱环节?本刊邀请三位专家学者从体制机制创新、高端人才聚集、协同创新等多个角度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出谋划策。

1.立足全球视野拓展创业发展空间

罗晖:综观全球,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例如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大且持续性强、拥有世界级的品牌企业、以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为依托的技术转移体系、具有雄厚的创业投资资本和高效的公共治理体系等。以美国硅谷为例,其研发投入接近1600亿美元,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人才、技术、知识等创新要素的供给源;有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全球知名企业;有可以促进风险投资机构、研发团队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有序协作的创新生态体系。

总体上看,目前,北京的创新研发投入强度全国领先、全球高端人才汇聚优势突出、创业浪潮此起彼伏、科技金融业蓬勃发展,已初步形成示范引领创新的战略优势。但是,北京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2015年7月,中国科协受国务院办公厅委托,组织开展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并形成了《关于“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报告》中发现,北京存在科技工作者创业意愿低于全国水平、创业的成本较高、原始创新不足、融入全球创新版图主动性比较欠缺等问题,这些对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一定的制约。

为了聚焦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协同发力。

一要完善创新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促进开放竞争,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关注科技金融与互联网融合的产业,例如深圳互联网第三方交易规模突破2.7万亿元,接近全国总量的一半,促进了创业者向深圳的集聚;同时,深圳最近在讨论建设技术创新特区的设想,对具有颠覆式潜质的新技术新模式先行先试,包括无人驾驶汽车上路等,这值得关注和借鉴。

二要盘活“双创”的主力军。不断提高商业运营的便利度,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推动离岗创业、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等科技政策的落实;完善减税降负举措,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要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创业圈,拓展发展空间。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协同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重点聚焦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与健康、绿色食品与生态环保、大数据与信息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协同发展。

四要立足全球视野,增强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竞争力。要保持与国内外资源创新区的高度协同,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家做世界级的企业和开放平台。在东亚地区,北京市可以和韩国、日本的创新区域共享发展资源与机遇。同时要立足全球视野,与硅谷、西雅图、洛杉矶等美国创新生态圈形成更加密切有效的联系,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资源的交流。

来源标题:北京如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任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