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牙齿“长”在哪,“咬”了谁?

2016-02-14 13:27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

2015年1月1日施行的新环保法,被社会寄予厚望。实施一年来,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1万家、发现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企业7.34万家……

明确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扬“齿”立威、铁腕治污,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十三五”时期,将重点打好遏制黑臭水体、灰霾天气“攻坚战”,多污染物协同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多方制衡转变……

环保“督企”转向“督政”,挂牌、限批形成组合“杀手锏”

“2014年前9个月,PM10浓度146微克每立方米……是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之一”“存在等待观望和被动应对情况”“221省道和301省道大型运输车辆经过时扬尘极为严重……这是环保部在给河南省安阳市的约谈通报中作出的表述。

讲真话,出实招,一针见血,不留情面……新环保法实施一年来,各级环保部门探索以约谈督政为抓手,结合“挂牌督办”“区域限批”,形成组合“杀手锏”,强化政府的环保责任,使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改落实。

督企——截至去年11月,全国共检查企业158万家次,查处违法排污企业5.1万家、发现违法违规建设项目企业7.34万家。

督政——从过去的监督违法排污企业,向综合监督地方政府履行职责转变。2015年,环保部组织对33个城市开展综合督查,约谈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比2014年约谈增加了一倍,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在督查过程中,注重信息公开和压力传导,依法严惩恶意的环境违法行为,产生了震慑作用。

督查——2015年,各省区市对134个市和2个县开展了综合督查,对28个市县进行了约谈,对19个市县实施了区域环评限批,对发现的176个问题挂牌督办。

“加大考核力度,推动重点区域流域环境质量改善。对未通过重点流域污染防治规划考核的北京市朝阳区、天津市静海县、河北省廊坊市、河南省新乡市、湖北省宜昌市实行限批,”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说。

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环境执法“硬”起来

环境执法“硬”在哪?关键在于重典治乱,铁规治污。环保部门通过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督促企业自觉履行治理责任。以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排污行为和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为重点,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

去年,全国共发现2658家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存在不正常运行、超标排放、弄虚作假等问题,17个省区市对发现的问题立案78起。环保部通报15起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

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各级环保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611件,罚款数额超过4.85亿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3697件,实施限产、停产案件2511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732件,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共1478件。

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环保部首次联合公安部、最高检对靖江市原侯河石油化工填埋疑似危险废物案、东莞市长安锦厦三洲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弄虚作假案,两起案件启动联合挂牌督办,形成合力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活动。

新环保法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与之相衔接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也已经公布。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核安全法的制定,也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年立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正案也已经列入国务院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打包”修法项目。

2016年,环保部将全面落实随机抽查和抽查督查制度,省级环保部门对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控企业的现场抽查督查要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  作者:杨维汉、崔静、付昊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