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待补三大短板(2)

2016-01-28 08:23 人民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政务微博待补三大短板

“官腔微博”遭人烦

或官气十足,或胡言乱语,或不合时宜

在政务微博百强榜中,“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等37个公安系统微博上榜,并占据了榜单前三位。

近年来,公安微博的确走在其他政务微博的前面。“@平安北京”“@江宁公安在线”等知名微博账号,会说话、会对话、会卖萌,在重大突发事件上敢于发声,在网络上积累了一批粉丝,甚至让一些地方性的政务微博有了全国影响力。

与这些独树一帜、引领风向的政务微博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一些“痴呆账号”。清华大学社会化媒体实验室曾进行过一项调查,发现部分政务微博患了“痴呆症”,症状就是胡言乱语、不合时宜,其中尤以“官腔微博”为甚。

2015年1月,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街一仓库发生火灾,造成多名消防队员伤亡。1月3日凌晨,哈尔滨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哈尔滨”发布消息,公布火灾基本情况。通报全文共585个字,其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占了258个字,一时间成为网络舆论声讨的焦点。

政务微博本来应该是亲民平等的,然而有些政务微博喜欢“打官腔”,一开口就是“公文”和“通报”,在回复时也自说自话,让民众觉得官气十足、“高不可攀”,只能敬而远之。

在一些热门、敏感话题上,“官腔微博”把握不好尺度,更会加重其负面影响。2015年国庆黄金周,山东青岛“38元大排档天价虾”事件引发热议。10月7日,“@青岛市旅游局”官方微博,不合时宜地以#吃在青岛#为话题发布一条宣传微博:“鲁菜馆子,口味蛮地道,捞拌鸟贝,烤羊肉,海鲜荟,烧杂鱼,小豆腐,大爱芝麻烧饼”,引来网友疯狂吐槽。

“微信和客户端的基础功能与微博不同,微博是更适合公共事务讨论的广场式平台,在舆论场中依然保有强劲的活力。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事件、敏感问题发生时,微博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信息公开渠道、谣言阻击工具,可以及时与网友良性互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负责人分析指出。

“应付微博”太雷人

事先不核实、事后不解释,有损政府公信

当前,虽然政务微博团队基本都有相对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考核机制,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负责任、草草了事的“应付微博”。

2015年7月13日,南京市秦淮区光华路办事处官方微博“@光华路在线”称:“大校场机场将于本月底搬迁!”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之时,“@光华路在线”突然删除了这条微博。秦淮区人民政府相关人士则表示,政府部门并没有相关消息,也没有接到相关文件通知,一切消息以官方文件为准。后来在网友质疑下,“@光华路在线”称,该条微博为管理员误发。8月,来自南京日报的消息显示,大校场机场已正式搬迁。

2015年6月,陕西省子洲县交警大队官方微博“@子洲交警”转发帖子,批评1950年的土地改革政策。当晚“@子洲交警”在争议声中连发两条微博道歉。称“土改”言论是“微博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发布微博时随意复制粘贴发布,以应付的工作态度管理微博账号”所致。在发表道歉公告之后,“@子洲交警”关闭微博中的评论功能,更加激起了网友的不满。

全媒体时代,也是最易出现流言、谣言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政府及时准确发布信息,既利于正确引导舆论稳定社会,也利于凝聚民心汇聚民智。对政务微博运营者而言,专业素养很重要,责任心同样重要。

在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看来,“政务微博效果好坏归根到底还是靠人”。即使政务微博有专职专人负责,如果本着敷衍了事的态度,事前不核实、事后不解释,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有损政府公信。

“未来的政务微博矩阵,将向着‘行业垂直模式+区域综合模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新浪微博CEO王高飞认为,这需要更加专业的团队、更加负责的态度以及更加健全的组织和制度协调;也对政务信息公开和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新思路、新课题。

qlzk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来源标题:政务微博待补三大短板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