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5-18 09: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高水平的智库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并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首次由中共中央文件提出“智库”概念。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为新时期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智库的一般分类及我国地方智库的划分

对智库进行科学分类是加强智库建设的基础。智库可以根据其职能定位、服务领域、经费来源、独立性和稳定性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比如,从功能差异出发,智库可以分为战略型智库和策略型智库,战略型智库主要研究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策略型智库主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局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美国智库研究知名专家詹姆斯·麦甘在《全球智库调查研究报告》中,按照智库研究对象和骨干人员构成将智库分为了五种类型,分别是政策制定型智库、政党代言型智库、影子型智库、学者型智库、社会活动家型智库。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都是欧美智库的不同特征,因此更加适用于对西方智库进行分类,对我国智库的类型而言并不一定适用。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机构隶属和资本构成进行划分。即将智库分为官方型智库、半官方型智库、大学附属型智库和民间组织型智库4类。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型智库和半官方型智库的界限其实也并不那么清晰。比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通常被视为中国半官方型智库的代表,但是从领导层构成、组织架构等方面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却比很多官方型智库还“官方”。因此就我国而言,目前广义的官方智库还可以包括半官方智库。当然,随着半官方型智库的不断发展成熟,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征也可能会逐渐凸显出来。

笔者以为,我国的地方智库可以作以下划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以及政府部门内部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直接为党委政府服务,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理论、重点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其研究结果直接为决策及领导服务。二是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由于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类智库在政策研究和服务方式上都有很大优势,相关研究也有着相对独立性。三是高等院校内设研究机构。如一些大学的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它们独立自主性比较强,学术意识比较浓厚,研究人员特别是带头人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声望,研究结果也往往能得到决策者关注。四是企业内的战略研究室(部),这些研究机构一般只关注与自身行业关联密切的研究主题。五是民间注册研究机构。纯民间注册的研究机构在我国数量还很少,生存环境还比较脆弱,但其研究成员往往集中了社会知名研究专家,研究内容有自己突出的专业特点,其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发展空间很大。

二、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建设地方新型智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有了长足发展,逐步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被动研究转变为主动服务,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都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为中国智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和平、发展、合作的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主义抬头。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决策内容和决策把握更趋复杂。这样的新背景下,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化、战略性的新型智库为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出谋划策,提供思想、策略的支持。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战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时期,各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应对、破解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地方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相互交织,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地方特色智库建设,广泛集纳和充分利用社会智慧,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从行业企业看,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各产业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深,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行业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在这个系统中,庞大的企业群体有着各自不同诉求,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寻求新的增长点,迫切需要一些专业性强的地方智库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共享。

从科技创新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革命,对党委政府决策提出了各种新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来一一破解难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不管是国家智库还是行业智库,不管是官办智库还是民间智库,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尽管智库发展仍存在宏观环境不完善、智库定位不准确、民间智库发展缓慢、智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类智库必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思想观点、价值标准、政策产品,智库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对党委政府决策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地方智库主要还是以官方和半官方为主,民间智库发展比较缓慢,智库之间缺少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其决策智囊作用的发挥有着诸多制约因素,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一方面,地方智库机构与党委政府之间沟通渠道还不够顺畅。一些智库机构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研究成果大多限于同行之间交流与沟通,很难跳出这一圈子而走向社会、走向党委政府决策。即使是承担党委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也具有随机性、临时性、短期性特点。另一方面,基于种种原因,党委政府对于一些智库机构特别是民间智库缺乏必要的信任,在决策过程中较少主动与地方智库沟通。党委政府与智库之间缺乏经常性的联系机构和联系机制,科研人员难以直接、及时掌握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

第二,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理论的生命与价值在于能够解释与解决现实问题,实践是检验理论真伪的唯一标准。智库的使命就在于服务决策,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要把目光瞄准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党委、政府、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社会“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但是,当前不少智库缺乏对社情民意的了解,缺乏对政策的掌握,研究成果与实践有脱节,与党委政府工作衔接不够,这就削弱了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第三,智库之间交流不畅通。一是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缺乏总体统筹协调,难以有效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民间智库方面的优势。官方智库如党委、政府系统的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担短期对策性研究,而民间智库则往往侧重中长期发展研究和基础研究,二者各自为战,缺乏相互融合,导致各方研究成果要么不深入、要么不全面。二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针对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别组织力量研究,之后又分别送达至决策层,这样的成果多有雷同性,导致了智力和物质资金的双重浪费。

第四,决策咨询程序不规范。长期以来,智库参与决策咨询不是出于制度设计的必然,专家是否参与决策过程往往取决于决策者选择的偶然,而未被列入决策法律程序。科学的决策咨询要依靠咨询程序的规范性,没有完备的制度作保障,单纯依靠决策者和咨询专家的素质,其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有的地区和部门在出台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项目时,仍然凭经验决策,对专家建议重视不够,甚至排斥持不同意见专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张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