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6月京津冀多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2016-07-04 13:2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在产业转移、安全生产、司法执法、人才发展、区域交通、养老合作等多个方面,或者建立了相关协作机制,或者联合开展行动,或者建立了相关试点,点点滴滴都见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足迹。千龙智库对2016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脉动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qlzkhxc20160704003

资料图

产业转移

京津冀确定打造“五区五带五链”

29日,记者从工信部获悉,日前,工信部和北京、天津、河北等部门下发《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下称《指南》),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简称“1555N”)的产业发展格局。

《指南》指出,将引导产业转移和承接,充分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有机衔接、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发展格局,并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指南》指出,在推进京津冀产业有序转移工作时必须严格执行京津冀三省市发布的产业负面清单,严禁超出本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项目落地建设。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压减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

安全生产

京津冀将建安全生产应急联动机制

6月14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近日在天津签署了《关于建立京津冀区域安全生产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根据协议,三地安全监管部门将加快建立事故救援监测预警、跨区域快速会商决策等应急协作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京津冀区域间协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三地安全监管局将建立完善重特大事故的联合处置程序,统筹协调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开展处置工作,逐步实现应急管理的科学化。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和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道、矿山等领域重大专项应急预案的沟通与对接工作,必要时开展联合培训,共享培训资源,实现应急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对接方案,实现三地安全监管部门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实现应急管理的信息化。

qlzkhxc20160704004

资料图

区域交通

京津冀交通召开第三次联席会

6月3日,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第3次联席会议在北京市召开,3地交通部门就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承德至平谷段、北京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东延、G105这3条道路签署了接线协议,确定了这3条道路的接线位置,将共同推进加快项目实施。同时,三地审议通过了《京津冀三省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小组工作规程(2016年修订版)》等两个规范性文件。

在项目库建立及分类管理上,三地决定由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为项目库主管部门,负责京津冀对接公路项目库的建立和统筹管理,开展项目核准、入库管理、协调推进等工作。会议还专题就京津冀区域大货车绕行、交通行政执法合作、一卡通互联互通等15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和对接,达成了广泛共识。

京津冀将增三地跨区域公交

6月19日,从北京公交集团获悉,京津冀三地跨区域公交运营线路将增加。此外,“延”字头公交线路将统一纳入北京公交集团管理。

目前,北京公交集团有39条跨区域的公交运营线路,分别开往河北固安、燕郊、涿州等地,未来像这样跨区域的快速直达专线还将增加。围绕2022年冬奥会,京津冀跨区域的公交线网、场站布局正在进行设计准备。北京延庆城区将增加公交覆盖,并开通与河北张家口的快速直达专线、旅游及观光线路等。2017年年底之前三地所有公交车将实现一卡通。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