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从何而来?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将发展理念视作一场深刻变革,一定事出有因。
理念是规律性认识的凝练与升华。新的理念从何而来,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也有解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具体来说,今天的中国,对于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个,都有着迫切的需求。
拿创新来说,纵览世界近现代史,抓住创新的国家,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过去几百年中,世界科技中心和工业重心从英国转到德国,再到美国,本质上是创新能力强弱的转换。中国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又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是其中的关键。
“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兴起的时候,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竞争态势正在加快演化。对于我国来说,既是实现赶超跨越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差距进一步拉大的风险,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让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如是说。
而在协调方面,只有坚持协调发展,才能避免顾此失彼。在分析人士看来,当前,区域发展差距明显,东西部地区有着显著差异;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匹配,在物质上迅速增长的同时,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需要提高;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有待加强。
在绿色发展方面,我国的资源状况、环境形势、发展阶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对这种发展理念提出了要求。无论是华北、东北、黄淮等地严重的雾霾天,还是形势严峻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当下中国社会的共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在开放发展方面,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大势。从历史经验中,我们得出必须开放的深刻启示;从世界发展的潮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与世界之间前所未有的交织发展;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中,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在共享发展方面,中国当下依然有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人口规模大,民生问题多,公共服务均等化仍有很大差异等,都影响着人们对改革的“获得感”。
如何走向实践?
理念与实践之间,并非界线分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在之前实践的基础上,最终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指导实践的。无论在过去还是未来,实践是检验这种新理念能否奏效的最有效标准。
我们见证了太多理念与实践互动出来的“交响曲”。
2015年,屠呦呦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她的研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我们很容易想到来自中国的创新,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下线,“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华为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佼佼者,“天河二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而未来呢,从领导人多次强调的基础研究,到如今“双创”背景下全社会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到政府不断从管理到服务的角色转变,到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逐渐畅通,创新对中国来说,意味着无限可能。
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公布,中国在区域发展上,越来越多体现出统筹发展的思路。除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持续发展,在东西南北中,中国都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而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乡之间的差异也将不断缩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出,则旨在凝聚社会的共识。一个协调发展的中国,是一个健康发展的中国。
5月3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省委、省政府进行了反馈,据悉,在对河北进行试点后,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环保督察巡视。从号称“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实施,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到主动控制碳排放,到发展循环经济;从“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相关要求,到各地的政策配套……绿色中国,落实在体制机制改革中,也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近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正式公布首个联合融资项目——一条位于巴基斯坦境内、连接旁遮普省绍尔果德与哈内瓦尔的64公里长高速公路项目。十八大以来的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完善着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着对外开放的新体制。无论是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对体制机制的开拓,还是“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还是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治理中,中国,正如习近平2015年9月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承诺的那样: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第十三篇叫《全力实施脱贫攻坚》。除了针对几千万贫困人口的“精准扶贫”,面对人民对分享改革成果的期待,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无论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是教育、就业、社保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都需要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第一次见面时,习近平这句话,说的就是共享发展。
就这样,新理念从实践中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