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2015年义务教育政策三大关键词(2)

2015-11-16 15:28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关键词:非京籍

非京籍学生仍需“五证”

据了解,去年15万进入北京市小学的适龄儿童中,非京籍儿童将近6万,今年这一情况或将继续。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非京籍儿童入学情况,北京市政策基本不变,在去年“五证”的基础上,各区县政府将结合实际制定并公布实施细则。届时,各区县对于家长缴纳社保年限等方面的认定将做进一步细化。

“五证”即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本人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簿、在京暂住证、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在当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等相关材料。

持“五证”的家长需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才能参加入学信息采集,并到居住地所在区县教委确定的学校联系就读。

8种情况按本市户籍对待

持有以下证明的家庭,学龄子女可按本市户籍对待:

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开具的《原北京下乡青年子女身份证明》;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台胞子女就读批准书》;

全国博士后管理部门开具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子女介绍信》及其父或母的《进站函》 ;

部队师(旅)级政治部开具的随军家属证明及现役军人证件;

区县侨务部门开具的《华侨子女来京接受义务教育证明信》;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子女关系证明信》及其父或母本市常住户籍登记卡;

市人力社保部门为其父或母签发的《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其他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政策规定的证明。

责任编辑:戴琪(QY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