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周铁镇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

2025-06-25 12:3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是提升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基础,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江苏省无锡市周铁镇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优化基层资源配置

周铁镇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的领导、号召能力,以高质量党建工作优化基层治理资源配置、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合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同时,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党员在社区服务、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工作中主动作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此外,发挥党政联动协同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和政府工作的有机结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监管作用,落实党政同责,确保治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党建”、“智慧党建”等新型党建方法,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凝聚力。通过建立线上党建平台,实现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等工作的智能化和便捷化,有效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结合线下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基层治理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经济发展基础

周铁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为突破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安全风险较大的问题,周铁镇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依法关停区域内高风险企业,推动高能耗机械加工企业停产整改,淘汰老旧设备,有效降低了产业安全风险。

同时,结合太湖湿地、历史古镇等资源,打造“生态+文化”的特色旅游品牌,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在此基础上,周铁镇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安全产业生态圈”,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工业企业为农业提供技术支持,农业为旅游提供特色资源,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形成了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新动能”。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的同时,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回流,增强了周铁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三、优化民生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周铁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改善民生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针对居民常见的“急难愁盼”等事项,周铁镇以优化便民服务体系为落脚点,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将社保、医保、户籍等常见民生高频事项纳入集中办理,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民生服务举措,切实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温度”和“质感”。

针对当地群众就医难等问题,周铁镇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医疗设施升级改造,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镇级第五人民医院与无锡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开通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通道;落实医保惠民政策,扩大医保报销范围,降低群众医疗负担。针对就学、就业等问题,周铁镇进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联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低空经济产业园”和“数字文化融合孵化基地”等新型项目为核心载体,融合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开展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重点围绕低空经济产业,打造集实训实践、产业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的产学平台,在建设高能级科研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人才协同引育等方面持续发力。

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机制

周铁镇高度重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机制,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力争满足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生产”的多维度诉求。

周铁镇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和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前,充分考虑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通过开展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预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同时,加强对社情民意的收集和分析,通过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和意愿,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周铁镇持续压实风险所有权,推进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成立由镇党委领导、统筹公安、消防、卫健、水利等部门力量的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机制,建设镇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储备救生艇、消防车、医疗急救设备等物资,并与周边乡镇达成跨区域调配合作。同时,构建“镇—村(社区)—网格”等多级应急响应体系,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基层应急分队,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五、加强平安法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

周铁镇坚持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加强平安法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周铁镇构建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设立了镇级矛盾调处中心,由镇党委牵头,组织信访、司法、民政、人社等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针对复杂民生问题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同攻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推进村(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制度,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扬“枫桥经验”,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效率和成功率。同时,周铁镇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效推动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周铁镇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中,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在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公共安全、平安法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筑牢经济基础;优化民生服务供给,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机制;加强平安法治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周铁镇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新方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

(作者及工作单位:唐钧,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忠强,宜兴市周铁镇党委书记;宋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冬红  作者:唐钧、陈忠强、宋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