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蔡昉:从人口发展的关联中看经济社会发展

2024-08-16 14:30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人口发展的关联中看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发展的经济学著作,与其他经济研究成果有所不同,本书的研究视角超出了狭义的经济分析。这种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是由研究主题决定的,因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过程,就在于不断满足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方面的日益增长需要。

本书以篇章形式讨论的11个主题,就出发点和针对性来说,都是在同人口发展的关联中探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旨在寻求有关真实世界问题的答案,而非漫无目的地在经典文献中寻章摘句。为了达到预定目的,本书在方法论上突出两点。

首先,把人口问题作为分析起点。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作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就指出,经济研究应该以人口统计为基础,因为后者能够完好地刻画诸多重要经济问题。本书不仅尝试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也为这个说法提供了更多的可信证据。

其次,把一般规律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任何国家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过程,都表现为共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对理论研究提出的要求,便是把对一般规律的提炼与对国情特点的阐释有机结合起来。经济学家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固然是实施此类课题的一条合理途径,但是,很多经验研究失之于过度技术化,把论点(理论、特征化事实或假说)与论据(数据、事件和模型)之间的关系变得过于机械和简单化,并且在叙事中缺少人文的要素、逻辑的力量、过程感和历史感。

从事严肃的经济研究是桩苦中作乐的差事,其中的乐趣并不来自学问之外的“阿堵物”(意即钱,出自《世说新语》)之类的物质层面,而是来自创造性研究本身——过程中经历的灵光一现的瞬间,以及在写作中体验到的美感。阅读是研究过程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灵感和美感的重要来源。本书的各篇章都包含了作者围绕某一学术研究课题,或者思考某一经济社会现象时的深度阅读。探讨各国现代化的共性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国情特征,要求研究者在深入进行实证研究,准确把握国情和现实的同时,通过学术文献和经典著作的阅读和解读,探索特殊国情与一般规律的契合之处。因此,阅读经典并且思考其当代价值和可借鉴性,构成经济研究的一个侧面,同样可以增进我们对现实的理解,增强对研究结论的自信。

本书各篇章具有的共同特点,是从相对开阔的历史维度着眼,拓展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这本书的思考视角和文献使用,跨越了时间和学科的界限。与此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宏大的叙事,也要求理论更具有一体化和一致性的特质。越广泛涉猎多领域的理论,从不同理论模型中汲取营养成分,就越需要一种能够贯通和穿透不同理论的普世逻辑。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本书会涉及很多经济史或经济学说史方面的内容。

一旦研究课题与重温和借鉴历史经验相关,难免会遭遇一个悖论。一方面,正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说,历史并不重复自身,但是,历史的脚步总是扣着相同的节拍。这句话的意思是,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当下所借鉴。另一方面,通用电气前主席伊恩·韦尔森讲过一个简明的事实:所有的知识都是关于过去的,但所有的决定都是关于未来的。引申其含义便是,任何经由令人信服的检验得出的结论,充其量只是表明对历史的还原是可靠的,却不表明可以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对未来的判断。可见,经济研究意欲得出有益的启示,需要在历史、现实、未来之间架起桥梁,消弭特殊事件与一般规律之间的鸿沟。这显然不可能仅仅依靠实证研究做到,更重要的是借助理论的独特功能,而且,能够完美执行这个功能的,应该是一种包罗万物的统一理论。

经济史能够提供最好的自然实验素材。所以,当经济研究进入探索现代化共性的层面时,研究者必然更多地涉猎先行国家的经济史。然而,从提炼一般规律的目的出发,史料所能提供给我们的,通常只是漫长历史在某些时期的表现,只是一些表层的、不连贯的甚至碎片化的断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都不可能亲身见证长期历史,遑论从中提炼出具有一般意义的金科玉律。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有个重要人物叫程心,由于反复地休眠和被唤醒,据说以30岁的人生经历了数个人类世纪。即便如此,她仍然不能具备系统性理解和一致性解释历史的能力。数千年的人类经济发展,以及工业革命以来数百年的现代化过程,在停滞与进步、冲击与中断、趋同与分化中发生,由从“中心”到“边缘”的世界不同角落汇聚而成。

经济学家已经日益认识到理论碎片化的弊端以及理论整合的重要性,在经济学界的边缘地带也开始了以构建“统一增长理论”为目标的尝试,甚至不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著问世。然而,有的研究成果,应该说距离形成统一的理论,并且真正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认识能力,仍有千万里之遥。对中国经济学家来说,整体而一致地认识经济社会发展,涉及不同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将其用单一的线索提炼和表达出来,既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也不具备诸如“复调”那样的表现手法。不过,在与人口问题的紧密关联中,尝试对每一个重要的发展现象重新做出叙事,可以为这一任务添砖加瓦。读者从本书可以看到这样的意图和努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学部委员)

来源标题:从人口发展的关联中看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李冬红  作者:蔡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