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组织主办的“北京招商引资宣传记者行”系列活动首站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通过实地探访北京市“两区”展示会客厅、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潞城镇等重点地标及园区企业,全方位感受城市副中心招商引资“通州效率”。在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带动下,北京城市副中心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每年千亿投资彰显“通州效率” 副中心发展红利加速释放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通州区副区长乔林智介绍,每年千亿元以上的投资,将在副中心催生大量应用场景需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使用,与六里桥政务中心形成“东西呼应”的政务服务新格局,“通八条”和针对专业领域、专项服务和重点园区的一整套政策体系,使得副中心营商环境日趋优越,吸引了一批龙头企业扎根副中心。
北京市“两区”展示会客厅,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富华水乡南区8号楼,该处为通州古城墙遗址所在地、五河交汇处。立足北京,联通全球,会客厅突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特色,集政策展示、交流洽谈、活动承接等功能于一体,是面向国际、国内企业推介北京“两区”政策的招商平台,呈现北京“两区”建设路径与成果的汇报平台,探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践经验的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副中心的窗口。五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营商环境、配套提升等方面取得的累累硕果,在这里集中展现。
产业布局方面,城市副中心重点打造“四区三镇三园”十大重点产业功能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的“3+1”主导功能,打造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六大产业集群,共同形成了副中心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
营商环境方面,针对企业发展和高端人才,通州区出台了“金七条”、“通八条”、“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等多个优惠政策文件,扶持入驻企业在城市副中心壮大发展。针对企业用工难题、创新招商服务模式、完善产业服务链条、推动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等,通州区联动相关部门推出了系列举措。
经过几年的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城市功能完备、宜居宜业。在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带动下,北京城市副中心相继被赋予了“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两大定位。每年超千亿的投资规模,涌现出多领域、深维度、大体量的利好应用场景,拉动了金融、科技、建筑等众多领域的头部企业在副中心集聚。
运河商务区主导四大功能定位 连续三年净增加值超10亿元
运河商务区地处北京城市副中心五河交汇处,作为承载首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外溢的重要载体,这里将建成以金融科技创新、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已一派生机勃勃。
运河商务区占地面积20.38平方公里,对标伦敦金丝雀码头、上海陆家嘴等国内外顶级中央商务区发展模式,坚持高标准打造高端金融服务功能区。按照《运河商务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运河商务区包含三大区域组团:中部片区为运河商务区核心启动区,占地3.06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674万平方米,着力发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北部片区金融商务园占地2.9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253万平方米,依托“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央债务结算中心、中国信通院等上下游产业联动优势,重点打造数字贸易、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基地;南部片区——城市副中心站,占地1.86平方公里,2019年正式启动建设,将建成全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包涵京哈,京唐,北京机场联络线、地铁6号线等三条高铁和三条地铁。地上部分联合香港新鸿基、华润置地,打造约260万平方米体量的地上综合体,发展新兴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业态,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活力生态圈。
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之元介绍,运河商务区作为首都金融功能布局“双核”中的重要一核,近些年围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四大主导功能定位,落地了一批重点企业。
截至2023年3月底,运河商务区共有注册企业20679家,注册资本金4659亿元。2019年至今,运河商务区核心纳税贡献企业数量及纳税额连年增长,2020年纳税40亿元,2021年纳税49亿元,2022年全年形成税收61.57亿元,连续三年净增加值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8%。
设计小镇累计完成投资 40亿元 着眼未来布局元宇宙产业
张家湾设计小镇毗邻城市绿心与北京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位于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连线交汇处,与副中心六环路“创新发展轴”和大运河“生态文明带”有机融合,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公路交通便利,属于副中心的“钻石地段”。如今,这里正被全力打造为北京“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
张家湾设计小镇专班副组长李童介绍,依托“中关村”和“副中心”平台优势,以及中关村示范区、北京自贸区、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政策叠加优势,设计小镇规划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去年底,设计小镇累计完成投资约40亿元,盘活产业空间90余万平方米;以中国建科、首设院、楷亚锐衡、蓝色光标、声智科技等创新设计和城市科技领域为代表的440家企业在小镇形成集聚。
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时装周、北京城市建筑双年展三大品牌活动已落户小镇,“副中心设计之心”“区块链+数字货币”“智慧生活实验室”“AI工程管理平台”等一批创新应用场景在设计小镇逐步推广,城市副中心“建筑业数字化转型”项目在设计小镇实现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坐落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北京通州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翔介绍,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是城市副中心范围内唯一以“元宇宙”为产业定位的空间载体,也是城市副中心元宇宙主题产业聚集地。总建筑面积17136平方米,由一层2154平方米的元宇宙展示体验馆和2至6层的元宇宙企业办公空间构成,融合了数字孪生、VR沉浸式、XR扩展现实等多种元宇宙技术。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支持,成功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一届、第二届“元宇宙电影论坛”,已打造为副中心数字影视行业知名论坛品牌。立足副中心服务全球,构建“全球元宇宙产业闪光地标”,是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
潞城镇发力五大类型产业 着力打造生态智慧小城镇样板区
潞城镇位于北京东西向发展轴的东端,西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其行政中心组团,东邻北三县地区。作为距离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组团最近的乡镇,将实现与城市副中心产业协同、生态共享,服务共惠,文化相承的一体建设发展,在承接副中心行政功能部分延伸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潞城镇突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态环保等产业领域的研发中试、科技成果转化、高端制造等环节的战略培育,协同发展商务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绿色服务五类现代服务业。
潞城镇现有产业包括生产加工、房地产、批发、建筑、金融5种类型;其中央企和国企公司25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规上企业6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8家,服务包企业63家,占全区总数的8%。2018年以来,镇域内企业产值、利润和税收稳步增长,已累计实现税收116亿元,形成区级财力28.7亿元。
潞城镇定位生态智慧小城镇,立足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在服务保障副中心、协调区域发展的要求下,到2035年努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