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以青春之韶光 争当基层的“孤勇者”

2022-09-01 16:3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每条线的终端,都连着政策方针落实和民生福祉提升,而作为穿针引线的基层工作者,架好“连心桥”至关重要。向前每一步,深入每一米,都需要如“孤勇者”般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在“脚下带泥”的不断实践中,绽放青春力量,真正将“实”字刻写在基层沃土上。

带领村民下渠挖冰打土坝、新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修建梯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苦干实干的为民实事,是基层“十二时辰”的真践实履,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实写照。

一朝“赶考”,一路“赶考”,从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艰苦奋斗,到现今抗击疫情、防灾救灾的逆行而上,时代接力棒在一代代青年的手中传递,革命精神在华夏大地上生生不息、延绵不绝,“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每一名新时代的青年,都要在务求实效、真抓实干中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保持勤于进取的干劲,为干事创业注入“引擎”。干字当头,实干为要,“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在正值青春的阶段,拼搏、奉献的恣意挥洒是青春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树立“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实干情怀,保持“不松劲、不停步”的实干热情,始终以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精神提升内涵和品德,以“当面听指示、转身抓落实”的作风强化责任和担当,切实以“有为”的态度、“敢为”的勇气、“能为”的底气、“善为”的本领不断奋发向上,在尽职尽责、担当作为中锻造过硬的政治能力。

保持闯关夺隘的拼劲,为攻坚克难筑牢“根基”。“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李大钊同志曾这样激励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秉承着“愈是艰难愈向前”的劲头,永不懈怠、永不退缩、永不胆怯,坚定艰苦奋斗再创业的意志。要有“勇”的精神,勇于挑重担、啃硬骨头,以“肯钻牛角尖”的不断推敲和坚韧,破题解困。同时要有“甘”的觉悟,甘愿向上突破,甘愿向下扎根,经受“多向锻造”,练就敢担当能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

保持善作善成的韧劲,为务求实效积蓄“势能”。根深方能叶茂,践行始终是实干的重要一环,也是搭建认知与现实的桥梁,将嘴上所说、心中所想、纸上所写变为切实行动。要抓好重点,牵住“牛鼻子”,选好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推动工作向前迈进。要紧抓弱点,聚焦薄弱环节发力,着力补齐短板、补强弱项,提高整体水平。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继承发扬“钉钉子”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钉紧、钉实、钉牢,以“滚石上山”的干劲、拼劲、韧劲,俯下身子、迈出步子、甩开膀子扛起责任和担当,保持步履不止、奋斗不息的劲头,勇立时代潮头,持一腔热血、一腔孤勇破浪前行。

(作者:杜世涵,北京市延庆区延庆镇 )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