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北京援青医疗队领队、玉树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州人民医院院长郭勇正在为孩子检查眼睛。(图片来源:青海日报)
今年7月,北京第四批援青干部人才即将结束3年援青工作,开启返京之旅。北京援青医疗队的援青工作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2019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郭勇,带领第四批北京援青医疗队,以“团队式”帮扶的形式,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其担任玉树州卫健委副主任、州人民医院院长。
在玉树期间,郭勇组建高原适应研究康复玉树分中心,成立华西医院“高原医学动物实验室”,主编出版《漫画高原病》,保障援青干部健康。仅用一年时间,他基本走遍县市医疗机构,多次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调研,最远到达玉树州最偏远的索加乡卫生院,完成藏医药发展、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等三篇调研报告。
挂职期间,郭勇积极探索医联体工作,建立玉树州产科及儿科联盟、开展远程协作网;牵头州人民医院大力开展远程医疗,建设北京-省-州-县-乡-村六级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形成远程协作玉树模式;牵头制定玉树州人民医院十四五规划,成为青南地区区域医疗中心,辐射青藏川。
郭勇还创新开展“1+1+5”家庭医生式服务,要求每一名援青医生与当地乡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共同负责当地五户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每季度到帮扶点,面对面对贫困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指导,使其可以达到“小病不出门,大病不慌张”的医疗状态,让农牧民得到更多的北京专家优质医疗服务。
对于如何推动医疗援青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把经验和技术留在玉树高原?来到玉树州人民医院后,郭勇带领团队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创新“建好一个支部、做好两个服务、办好三件事、用好四个坚持、抓好五藏要求”的“12345”工作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各项目标任务。采取“院长+科主任”“科主任+专家”“组团式”等援建模式,形成“金字塔式”人才梯队。经过三年寒暑,玉树州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下一步,大兴区将进一步做好健康帮扶与支援合作工作,继续选派医生及干部赴玉树开展健康帮扶工作,持续为当地输出优质诊疗技术,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综合自青海新闻网、青海日报、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