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三区一门户”功能定位,赋予了大兴新的机遇和重大使命。大兴区在“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要求中找准定位,在推动集建地改革、宅基地改革、农业跨越升级、种业发展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兴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此外,大兴区还将围绕北京提出的建设“种业之都”的目标,努力打造种业发展新高地。
全力创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典型样板
在集建地改革方面,组建了镇级联营公司,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集建地入市、合作、开发呈现良好局面。率先构建了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入市制度,开创了乡镇统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的新模式,探索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的创新路径,为土地管理法修订提供了典型样本。截至6月底,累计入市交易165公顷、295亿元,面积、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大兴狼垡国际科创中心项目是党中央关于集体土地入市试点改革任务的有力践行。该项目总投资27亿元,总占地面积4.39公顷,是集商业办公、人才公寓、配套综合服务于一体的花园式科创园区。狼垡国际科创中心将为大兴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将原来“散、乱、污”的工业大院,升级为高科技企业的聚集之地,成为一片希望之地。项目预计2023年全面竣工,建成后将导入上百家科创企业,汇聚千名以上业界精英,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和对外辐射效应的“国际化科创产业园”。
大兴狼垡国际科创中心效果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断探索环保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新路径
在宅基地改革方面,创新实施安定村庄异地迁建,下功夫认真研究,细化7个村的迁出方案,确定建设标准,大幅节约资金和土地资源,实现了重大环保设施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新路径。
大兴区安定垃圾填埋场异味扰民问题已困扰周边居民多年之久。为提高周边居民生活质量,安定镇党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以北京城市总规为指导,联动市、区两级10多个部门,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摸索,量身定制的新路子终于出台。发挥大兴作为宅基地改革试点区的政策优势,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周边7个村庄实施异地迁建,严格实行“一户一宅”“每宅3分地”“确权颁证”等政策,探索出全新的宅基地改革“安定模式”。
异地迁建居民在沙盘选房(图片来自公众号大兴老干部)
同时,在填埋场附近新建安定循环经济产业园,对新增垃圾焚烧处理,逐步消化掉原来的“垃圾山”,不仅从根本上巧妙化解了垃圾填埋场扰民的积年难题,还让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端起了园区分红的“铁饭碗”,村集体收益得到了长远保障。
重点打造高端特色农业产业带
“十四五”期间,大兴区重点打造庞采路高端特色农业产业带。该特色农业产业带依托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安定镇、长子营镇、采育镇的特色种植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文旅融合业态等资源,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高端农业融合、农业品牌增值、平台服务联通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将产业带划分为绿色蔬菜、品牌西瓜、精品花卉、特色林果、高端航食、农旅融合等主导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标杆、临空经济区高端农业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建设形成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示范地。
第34届北京大兴西瓜节(图片来自公众号网信大兴)
大兴区完成庞各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长子营镇航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农业标准化基地76家。举办西瓜节、桑葚节、月季文化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实施“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打造区级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大力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农产品年抽检量4.7万个。2021年全区绿色、有机认证产量达26118.4吨,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发挥集约化育苗规模、西甜瓜育苗水平、种苗销售持证企业数量三大“全市首位”优势,在全区27家集约化育苗场中扶持一批做大做强,大力培育种业领军企业。
发挥首都科研优势建设种业高地
今年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2022年要打造“种业之都”,组织实施北京种业振兴方案。目前,大兴区加快推动从农业大区到农业强区转变,研究制定种业振兴方案,依托大兴种企苗企数量多、集约化育苗规模大、特色产业明显的优势,引入专业育苗企业,推广集约化生产性育苗,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此外,大兴区还将发挥国际机场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探索种业发展新模式。如已与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机场优势,共建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高地,加速国内外最新育种成果落地转化,推动大兴种业振兴发展,为北京建设种业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图片来自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官网)
(综合自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千龙网、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