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蔡健雅)“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距离北京近万里之遥的新疆土地上,有这么一批负重前行者,他们来自北京市大兴区,只为了一个共同的使命——支援新疆和田。自2020年北京第十批援建干部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以来,前后有14名大兴援疆干部跨越万里驰援和田县,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对口支援的初心和使命,用心用情架起了大兴与和田紧密联系的桥梁,用真心实干交出了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
添砖加瓦致富路,以身作则显担当
作为北京市第十批的大兴援疆干部、和田县工作队领队,杨志现任职和田县委副书记。2019年12月,杨志作为第十批援疆骨干先期来到了和田县。
疫情期间,杨志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和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负责统筹和田县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核酸采样、检测、消杀、疫苗接种、日常调度……杨志紧抓各项措施,为和田县疫情防控筑起一道坚实的壁垒。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绘就美好的蓝图,摸清底数、精准施策是关键。2020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杨志联合周边县市举办和田地区首次直播带货,浏览量约3000万人次,订单量约33万单,平台总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借助平台推广和田县乌鲁瓦提景区、两树一廊等自然风景旅游区,激发旅游业发展的宣传影响力;通过双创中心等载体,与“手拉手”结对帮扶的大兴区各乡镇联系对接,协助当地农特产品进京销售,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200余万元。
拉资金、搞建设、促发展。杨志积极宣传和田县各项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动员各企业来和田县投资;促进物流供应链与和田县政府针对智慧物流和农产品出村进城签订框架协议,为现有企业搭建交流平台,改善和降低货物运输成本;利用援疆资源,增设了2000多个公益性岗位;利用大兴区手拉手结对子“携手奔小康”资金2091万元,带动就业近千人,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作为援疆和田县工作队的领队,杨志对援疆工作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表示,要把队伍带好,发挥好每个人的作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围绕援疆项目建言献策,根据当地发展实际,真正把资金用好;变“输血”为“造血”,把“造血”机能激发出来。
艰难险阻全不怕,高标准促新发展
大兴区援疆干部、和田县发改委副主任全寿臣一到和田县,就开始“当和田人,做和田事儿”。一有时间就去项目现场,为的是抓好每一个援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每一笔项目资金的落实和安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寿臣改变过去援疆资金直接拨付对口乡镇的模式,实行统一监管,由县发改委向和田县乡镇开具提款单,乡镇依据提款单到县财政领取资金,防止出现项目资金流失、挪用。
和田经济要发展,必须先推动产业发展。全寿臣主动争取大兴区财政资金,用于建设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生态养鸡场、和田县高效节能温室及配套设施建设等46个乡村振兴项目,帮扶捐赠260万元用于和田县巴格其镇核桃油标准化生产加工车间建设项目,提升乡镇村集体收入和农民就业率,稳固增加农民收入。
无论援疆路上多少艰辛多少困苦,但全寿臣前行的步伐始终坚定而铿锵。用全寿臣的话来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会继续让一个个惠民生、强基础、促发展的援疆项目在和田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盘活资产促消费,打造民俗惠民生
2020年4月,大兴援疆干部董绍建怀揣着火热的梦想,肩负着组织的重托,远赴万里之遥的新疆和田县,担任罕艾日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两年多时间,走田间、入农户,用脚步丈量罕艾日克镇每一寸土地。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作为援疆干部,董绍建甘愿充当桥梁、纽带和铺路石,扎根基层,开拓创新,让大兴与和田两地人民的心贴得更紧。董绍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地农产品销售困难,董绍建立马与大兴区长子营镇政府协调沟通,共售出核桃、大枣1240公斤,销售金额达4.5万元,助力218户贫困户增收;为解决罕艾日克镇扶贫车间闲置问题,董绍建引进“步步高”大型连锁超市入驻,盘活闲置扶贫车间,开展便民、利民服务。超市总投资230万,面积近2000平方米,可提供就业岗位15个,月营业额达15万。
董绍建紧盯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民俗文化改造项目,对和田县罕艾日克镇稻香村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计划投资7000余万元。在符合民俗村整体改造的情况下,坚持“因户而异、一户一案规划;因人而异、一户一业自择”的原则,做到修旧利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推进水稻田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打造出独特的沙漠水稻田景观。如今,稻香村成为南疆地区有名的田园旅游综合体和民俗文化村,通过“农业+旅游”模式,全村219户、超1000人靠农业增收,靠旅游业致富。
此外,董绍建积极对接大兴区黄村镇对口帮扶项目,争取资金共计197万元。其中,107万用于修建兔舍和鹅舍,助力450户脱贫户增收,90万元用于公益性岗位补贴,为75名保洁员提供保障。
“三年援疆路,一生新疆情”。只用十个字,总结了难忘的援疆历程。一批批援疆干部的面孔在变,但奉献第二故乡的真情一直没变。大兴援疆干部们传递着爱心接力棒,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为和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忙碌奔波,他们将韶华与真情留在了和田,用实际行动抒写了一首永恒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