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 (记者 刘美君 蔡健雅)聚力产业合作,赋能乡村振兴。让新疆和田人民过上好日子,让首都人民吃上好产品,这是大兴区与和田县两地共同的愿景。自2020年开展援疆工作以来,大兴区聚力消费帮扶和田,打出消费帮扶“组合拳”,高效打通产销渠道,飞架富民金桥,累计促进销售各类农副产品约1500余万元,一步步助力和田县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援疆干部化身“网红”直播带货,助力农产品销售
“这个无花果果酱保质期24个月,蘸面包吃特别香,还能泡水喝!”“18块钱的黑加仑葡萄干,咱们只卖9块9。”2020年的“五一”劳动节,大兴援疆干部、和田县委副书记杨志在和田县核桃交易中心开始了直播销售和田县农副产品。
杨志说,直播销售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器,不仅能拓展当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渠道,还能为种植农户解决后顾之忧。当天6个小时直播里,线上浏览量约3000万人次,大兴援疆干部推介了当地农业主导产品40多种,订单量多达33万单,平台总销售额1024万元。
有了第一次直播的成功,大兴援疆干部加大对和田县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引导培养当地“草根主播”,加快打造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夯实电商发展基础,确保消费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不少基层干部走进网络直播间,化身“网红”,为和田的农副产品当起“代言人”。
“手拉手”搭桥牵线,和田瓜果飘香北京
和田县吾宗肖乡冬枣、色格孜库勒乡葡萄、喀什塔什乡恰玛古、朗如乡鹧鸪等,都是当地特色产品,但一直受运输距离、物流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出疆难问题。为帮助和田县群众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问题,让和田农副产品“好酒出深巷”,大兴援疆干部根据和田县域特色,精选出“一乡一品”“一村一货”,通过“手拉手”对口帮扶机制,助力和田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2020年,大兴区“手拉手”帮扶在消费扶贫领域首次尝试和田新鲜果品的助销工作。“十一”期间,10余吨新鲜冬枣从和田县吾宗肖乡罕艾日克村运到大兴区,成为大兴助力和田农副产品销售的一次有益尝试。在大兴援疆干部的推动下,和田县色格孜库勒乡葡萄也实现了进京销售。为帮助色格孜库勒乡解决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大兴援疆干部与结对的大兴区魏善庄镇联系,一方面对接北京企业派出冷藏车,上门收购葡萄,一方面对接在京各单位协助销售。
据了解,大兴区黄村镇、魏善庄镇、观音寺街道等11个街镇与和田县的罕艾日克镇、色格孜库勒乡、吾宗肖乡等11个乡镇结成了帮扶对子。自2020年9月以来,通过“手拉手”结对帮扶,和田县各类鲜果和特色蔬菜陆续进入北京市民菜篮子,实现销售额约800万元。此举不仅拓宽了和田鲜果的销路渠道,进一步扩大了和田农产品的知名度,还给当地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打通消费帮扶“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农副产品销售,一头连着市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加强农副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有力推动农副产品销售成效,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打通线上电商运营快捷通道的同时,线下大兴通过投资建设帮扶基地,利用大兴消费扶贫双创中心打开了首都消费市场的大门,通过“消费扶贫+菜篮子”新模式,带动和田群众增产致富。
深入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并将意向合作企业带到大兴实地对接,促成两地企业签订千万元采购协议,通过消费帮扶专区专馆等平台,购买和推介和田地区产品和服务,帮助和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在调研走访中,大兴援疆干部发现,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和田县铁木尔其村的果农布阿依夏木汗家种植的苹果因疫情出现了滞销的情况,大兴援疆干部立即开展了“爱心苹果”接力行动,2万多斤滞销苹果一售而空。
对于罕艾日克镇友好村的特色麻糖商品,大兴援疆干部与当地企业对接,将麻糖系列产品列入消费帮扶商品清单,当即采购麻糖约6吨、金额10余万元,既帮助和田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又促进了当地群众稳定就业。
两年多来,大兴援疆干部积极挖掘和田县产品特色,对接消费帮扶平台,建立“手拉手”帮扶机制,爱心助农暖心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不断促进和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帮助受援地特色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大兴与和田两地相距千里,但通过精准帮扶,定能深化两地交流合作,高效打通产销对接,实现互利共赢,为巩固援疆硕果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