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北京市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决议。2022年,北京市将继续送出民生大礼包,民生实事分为8个方面、32项实事项目,包括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推进解决10万套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问题,新开工30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工100个小区改造工程等。
据介绍,北京的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征集编制工作于今年8月正式启动,最终形成了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生活便利性、方便市民出行、营造宜居环境、丰富文体生活、保障公共安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8个方面、32项实事项目。仔细研读这些实事项目可见,其中的一个突出亮点是,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竟占6项之多。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最大的民生。北京的新一年实事项目大力向公共安全“倾斜”,在关键要害处靶向发力,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追求,传递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北京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在6个实事项目中,“建成1.5万个微型消防站等自防自救力量,开展消防技能培训30万人以上”首当其冲。 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就是要筑牢火灾防控第一道防线。万一发生火情,发挥微型消防站就近救援优势,实现救早、灭小目标。而通过大规模开展消防技能培训,着力增强公众的消防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和扑灭初起火灾能力。
近年来,在各地城市发生的事故灾难中,除了火灾令人揪心,燃气安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痛点。北京将“完成100万户燃气用户更换、加装安全型配件工作”列入新一年实事项目,体现了防隐患重在“治未病”的理念,其深义不言自明。将该项工作做实做到位,必将进一步夯实北京防患未“燃”的基础,为扎实开展燃气安全整治送上有力“助攻”。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社会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意外伤害、脑卒中、心跳骤停等疾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年轻化。来自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如何把握好抢救的“黄金时间”,已经成为摆在政府和社会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北京将“推进急救设施建设,加强AED应用培训”列入新一年实事项目,适应了“救”在身边的迫切需要,有利于提高变“第一目击者”为“第一施救者”的概率,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安全没有休止符,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北京市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大力向公共安全方面“倾斜”的思路、举措与党中央决策部署合拍,切合人民关切,值得点赞期待。
新一轮民生实事建设号角已吹响,关键在落实。期待北京市各区各部门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细化任务、夯实责任,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打造成人民满意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