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昨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10月中旬以来,国内多地相继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发生后,各地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中医药防控救治,推动中医药早期干预、全程使用、全面覆盖。目前,各地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中,除个别少数特殊情况人员外,均普遍应用了中医药。
治疗方面,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
同时,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作用,指导各地结合当地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制定中医药预防方案。对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以“点开药到”为目标,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药预防干预,确保中药“应服尽服”、“能服尽服”。将中医药预防延伸到封控社区及一线重点岗位人群,确保有需求的居家隔离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愿服尽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副组长张忠德介绍,同去年武汉、今年年初河北、云南疫情相比较,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其中医证候以发热、高热、恶寒、头痛、咽干、乏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重症患者出现气喘、低氧、汗出不止等急性虚损症状比较明显,且比例较高。如广州疫情全国本土德尔塔变异株感染的病例,发热病人超过80%。在甘肃刚刚结束的疫情中,老年患者较多,重症多表现为隐匿性低氧血症。
经过深入研讨和综合分析研判,专家组判断,本轮疫情仍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核心病因病机没有大的改变,仍属于湿毒郁闭。仅仅由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等因素不同,在证候特征上有所区别,出现了湿热侧重点不同。各地可依据中医的“三因制宜”观点,在第八版“三药三方”基础上辨证论治,适当调整治疗。
针对国内出现境外输入的奥密克戎病例,张忠德表示,中医药对于疫病的分型治疗有一套机理,要根据新变异毒株的临床证候、中医四诊资料,寻找核心病机和发病规律,才能确定它的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目前对这个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还在收集中,如果有病人出现我们将第一时间到现场采集临床证候,分析核心病机,根据采集后的证候规律看看和既往有什么区别,方案也很快会出来。”张忠德说。
相关
患者出院后可继续采用中医手段康复
对于有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然反映躯体有一些功能障碍的问题,张忠德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临床救治过程中发现,部分新冠患者在达到出院标准后仍然出现了干咳、乏力、胸闷、汗多或者肺部炎症没有完全吸收的症状,而且一部分病人睡眠障碍、饮食、情绪等方面问题比较普遍。从中医角度分析,这部分患者属于肺脾气虚、正虚邪恋,除了给予健脾益气、养阴解毒的中药之外,还可配合中医药外治法、传统运动和心肺康复训练,同时开展太极拳、八段锦、针灸、药物贴敷等疗法,效果比较理想。针对患者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结、血不养心,分别给予疏肝理气、养心安神的中药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药的外治法,可以有效改善病人的睡眠、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通报
昨天新增56例本土确诊病例
昨天0时至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6例(浙江44例,其中绍兴市40例、杭州市2例、宁波市2例;陕西5例,其中西安市4例、延安市1例;内蒙古4例,均在呼伦贝尔市;广东2例,其中广州市1例、东莞市1例;四川1例,在成都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西安市)。 本报记者 杨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