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兴,新国门。过去5年,大兴区以担当砥砺初心、以实干笃定前行,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顺利开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崭新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兴气象。
作为首都发展的新空间,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时代,大兴区担负着越来越重的职责和使命,将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深刻认识国家和首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赋予的新职责,努力在服务民生、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中办实事、开新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大兴区将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做大做强“四区三基地”,打造生命健康、临空产业、先进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氢能、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三个百亿级集群,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实现进位跃升,奋力谱写新时代大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国门临空区 迎来高速发展
五年来,大兴区紧抓机遇担使命,凤凰展翅新国门。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拉开发展大幕。从高空俯瞰,金色凤凰振翅欲飞,大兴迎来了机场腾飞、航城崛起、国门矗立的崭新未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腹地,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是我国唯一享受跨省市“双自贸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的地区,为推动北京双枢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大兴区组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管委会,临空经济区规划和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获得全球首个LEED城市铂金级认证。全国唯一“双自贸区”正式挂牌,自贸区创新服务中心、临空发展服务中心建成开园,254项制度创新政策汇集发布,吸引了市场主体2281家,储备项目608个。以国际眼光、世界标准高起点推动“两区”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国际消费枢纽实现选址落位,与廊坊市达成“五统一”共识,全国唯一跨省市综合保税区即将封关运营。全力支持“临空经济区的事临空经济区办”,争取市级下放权限91项,顺丰华北智慧物流总部基地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北京细胞治疗集团、瑷格干细胞中心项目投产见效,处处呈现出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未来,大兴区将主动融入全球发展新格局,以首善之都的标准推动“两区”建设,坚持构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推动临空经济区起步区建成亮相,加快建设四大产业区、六个产业园,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国际消费枢纽一期开工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充分发挥临空优势,建立全链条式科技创新孵化体系,打造全球创新资源接驳地。
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 强势崛起
五年来,大兴区善作善成谋发展,经济跃升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510.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07.6亿元,2021年同比增长60%左右,增速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77.7亿元增加到108.4亿元,连续三年突破百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4298亿元,工业总产值五年实现翻一番。
大兴区奋楫争先拼实干,高端引领新集群。构建起医药健康为核心的“1+3”现代产业体系,生物医药基地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1500亿,新媒体基地技工贸收入年均增长25%,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商业航天基地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国际氢能示范区占据京津冀氢能产业链布局核心地位,高技术企业占比较2016年增长11个百分点,全区经济结构得到重塑优化。
主导产业撑起发展脊梁,全球出口量最大的科兴中维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建成达产,热景生物等159个旗舰型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等12个国家级院所、百奥赛图等101个专业平台扎根大兴,带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器械制造企业聚链成群、井喷发展。生物医药基地赢来扩区发展新机遇,吸引首都医科大学落户,跻身全国“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新兴产业乘势而上,主动谋划氢能产业,牵头打造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全国首个氢能交流中心、全球最大加氢站建成亮相。抢滩布局中日创新合作、商业航空航天和新媒体信息技术,国家高新企业达到94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84家。央企总部实现零的突破,亿华通、天科合达等52个头部企业相继落地。营商服务中心搭建政企交流桥梁,推出繁兴、归兴等系列人才政策,5.1亿元奖励资金激发企业活力,378亿元基金撬动产业发展。为539家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包,实施“全程代办”,让企业“一次不用跑,跑一次是例外”。“非请勿扰,有难必到”的承诺鼓足了企业在兴发展、投资未来的信心。
未来,大兴区将以更大力度建设产业强区,聚焦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培育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跃升。
基层治理 构建多元化格局
大兴区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持续深化“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成立了全市首家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累计办理群众诉求66.2万件,接诉即办综合排名稳居全市前列。着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快构建。
聚焦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大力开展“每月一题”,647名区级网格员实现落图,巡查发现各类问题246.9万件,真正做到第一时间掌握、研判和处置。完成90个村撤村建居工作,创新“拉家常”议事会,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社区治理走出了具有大兴特色的新路子。狠抓两个“关键小事”,高标准实施生活垃圾、物业管理两个管理条例,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比条例实施前增长21倍,56个无物业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区,全面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获得全国文明城区提名资格,实现北京市卫生镇全覆盖,城乡面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未来,大兴区将坚持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2.0,深入推进平安智慧社区建设,完成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管理向精致、细致延伸,努力构建多元化基层治理格局,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高标准绘筑 大美平原新城
五年来,大兴蓝天进入新常态,扭转生态环境被动局面。PM2.5年均浓度从89微克降至37微克,优良天数从154天增至264天,改善幅度均为全市第一。城市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9%、33.9%,生态建设呈现可喜局面。
大兴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取得历史性成就。在郊区首推“全域全时”禁放烟花爆竹,全区实现无煤化。深入治理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源,累计查处重型柴油车11.3万辆、淘汰老旧机动车4.7万辆,降尘量下降35%,多项空气指标连创历史最优,书写了空气质量“逆袭”篇章。大尺度拓展绿色生态空间,新增临时绿化2.5万亩、平原造林9.27万亩,新建狼垡公园等7家高品质森林公园,水草丰美、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引来珍惜鸟类争相“打卡”。
未来,大兴将坚持高标准绘筑大美平原新城,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双达标,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持续筑牢绿色发展根基,更大力度推动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打造平原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新标杆。
确保民生福祉 达到新水平
五年来,大兴区用情用力解民忧,将房屋漏雨、小区水黄、暖气不热、下水堵塞等困扰群众的烦心事记在心上,累计完成政府为民办实事122项。打破常规为罗奇营回迁群众办理延迟多年的房产证,影响百姓“上楼”的拆迁滞留问题得到全面解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全市首推课后延时服务,深受家长好评。新改扩建学校45所,新增学位3万个,幼儿园普惠率达96%,引入清华附中、101中学等15家优质教育资源,北京第四实验学校正式落户,教育布局更加优化。全面建设“健康大兴”,成功创建北京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完成北大医院南院区主体建设,三级医院增至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至22家,“一村一室”实现全覆盖,织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切实提高社会保障力度,新建养老服务机构151家,养老床位达到1.1万张。
未来,大兴区将坚持顺应民生新期盼,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保障服务供给水平,完成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保持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确保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大兴区将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更大力度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