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东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2021-12-10 09:12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 东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紫禁之东,万物勃发。在东城大地上,中共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擘画蓝图,积蓄实现新跨越的轩昂气势。

时盛岁新,矢志前行。东城区迎来了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坚定书写东城区新时代的非凡答卷。今后五年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区上下万众一心,砥砺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城区将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实施“六力提升”,不断完善“四个服务”,全力打造“五个东城”,推动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做好“靖”字文章

推动政治保障力提升

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坚持把“城”的发展寓于“都”的功能之中,做好社会秩序“靖”字文章,实现社会秩序井然、政治安全可靠。

科学组织、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大、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一流的重大活动服务保障机制日趋成熟;“1+4+N”服务机制、中央政务服务专员制度,持续优化服务水平;“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全面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首都安全稳定根基。

五年来,东城区立足核心区职责定位,“四个服务”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

“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标准将一以贯之。

站在新的起点上,东城区将继续牢固树立“红墙意识”,全力做好“四个服务”,做好社会秩序“靖”字文章,全面增强政治保障力,实现社会秩序井然、政治安全可靠。

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东城区将继续高质量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加快数字政务建设,推动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今后五年,东城区将全方位强化中央政务服务保障功能,坚持把“城”的发展寓于“都”的功能之中,以“都”为先、以“都”为最,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推动政务功能和城市功能有机融合。牢固树立“东城无小事”意识,推进“平安东城”建设,完善应急预警和处置体系建设,筑牢核心区安全屏障。

改造后的平安大街

做好“净”字文章

推动环境亲和力提升

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深入推进“疏整促”,做好城市品质“净”字文章,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下足绣花功夫,城市清朗有序。黛瓦灰墙的四合院,古朴精致的垂花门,“口袋花园”里的玫瑰芬芳扑鼻,人文景观长廊文化气息浓厚,街巷两侧的架空线整体入地,鸽子在蓝天中自由翱翔……东城区新鲜胡同、府学胡同不久前刚刚入选2021年“北京最美街巷”,几年来,东城区共有9条胡同陆续入选,成为东城区深入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的靓丽名片。细节打磨,精致渗透,城市形象焕然一新,更多居民得到实惠。

五年来,东城区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完成177条大街、1004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拆除违法建设93万平方米,封堵“开墙打洞”近万处;建成大尺度公园6处、口袋公园40余处;全区“不停车”胡同达42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年均浓度累计下降53%。

日积跬步,以至千里。在过去一系列的成就之上,东城区瞄准“净”字做文章,落实核心区控规,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深入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全面增强环境亲和力,实现环境精致净美、城市舒朗宜居。

聚焦精细化管理,明年,东城区继续跟进城市的“里子”环境整治提升,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低碳社区建设,推进零碳试点示范工程。持续改善长安街沿线南北两侧一公里范围交通环境,推动东四、国子监等“安宁街区”建设。

今后五年,东城区将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以线带面推动环境治理,进一步推动架空线入地,背街小巷实现达标率和精细化长效管理率100%。加快街巷治理向院落延伸,全面建成“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开展平房院落公共空间“微整治”。优化健步悦骑体验,实现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打造干净优美的城市环境,推进大气污染精细化管理示范区建设,建设大尺度公园绿地,完善二环“凸字形”绿色城廓,建立林荫路、林荫景观街、林荫漫步道三级林荫道体系,营造绿意悠然、舒朗舒心的城市韵味。

小院议事厅

做好“敬”字文章

推动文化影响力提升

构建“一轴、两区、五带、五城”文化功能格局,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实现市民崇文礼敬、老城焕发新生。

留住乡愁、以文化城。过去五年,东城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历史文化街区管控导则,完成太庙、社稷坛等33处文物腾退,中轴线申遗保护项目有序实施;崇雍大街恢复“文风京韵、大市银街”,前门三里河、玉河故道重现“水穿街巷、绿树成荫”;“共生院”在胡同深处悄然兴起,胡同里的街坊过上了现代生活;高品质特色文化空间遍地开花,“大戏东望”戏剧生态链初步形成,“十分钟文化圈”让每一位东城居民如沐春风,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位居全市第一,实现“全国文明城区”五连冠。

扛起老城保护历史责任,推动文化赋能区域发展,五年来,以文化浸润城市,东城逐渐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排头兵看齐。

今后,东城区将立足“一轴、两区、五带、五城”文化功能格局,不断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的“硬支撑”,做好文化文明“敬”字文章,全面增强文化影响力,实现市民崇文礼敬、老城焕发新生。

明年,东城区明确了全面完成核心区控规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统筹实施街区更新,编制81个街区保护更新综合实施方案。推出一批文物活化利用示范标杆,将传承保护与文物活化利用并举。加快“文化金三角”建设,打造文化发展高地。

今后五年,东城区将深入贯彻“以文化城”,探索科学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模式,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区建设。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重塑古都风貌壮美空间秩序,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构建“一轴两线多片”的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展示空间,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十分钟文化圈”,打造全国知名的“书香之城”,塑造“戏剧之城”演艺新生态。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面展示核心区文化魅力。

东城守望岗

做好“劲”字文章

推动区域生产力提升

以文化为底色、以金融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产业发展“劲”字文章,实现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开创新局。

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提质增效。过去五年,东城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两区”建设累计落地项目110个;高水平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前门大街夜空下灯火璀璨,“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品牌效应凸显,王府井、隆福寺等重点功能区品质不断升级;“紫金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管家式的服务,东城园地均产出居中关村各分园首位,区级税收超亿元楼宇达27栋,财源建设评估全市第一,连续四年营商环境全市评价名列前茅。

提升产业发展动力,东城区看准“劲”字,加快“腾笼换鸟、筑巢引凤”,坚持以文化为底色、以金融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赋能服务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生产力提升,实现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区域经济开创新局。

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2022年,东城区将聚焦产业提质升级,深耕细作特色优势产业,深化东城园等地区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功能区建设,整合产业空间资源,促进商务楼宇提升。构建“紫金服务”新生态,推出“1+5+N”产业政策体系5.0版。

未来五年,东城区将以“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为契机,培育发展重点产业,构建“两带、三区、多点”产业空间格局,发挥“文化金三角”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发展“一主三副”文化产业,打造金宝街等金融聚集区。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盘活产业发展空间,丰富“紫金服务”品牌内涵。

大戏东望·2021全国话剧展演季

做好“静”字文章

推动社会凝聚力提升

立足民本、关切民生、化解民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好社情民声“静”字文章,实现生活幸福安宁,社会和谐共融。

为民谋福祉,为民解忧困。重新铺设的院落敞亮齐整,楼里楼外粉刷一新,上下水管线重新更换,停车位规范有序,智能充电柜、便民自助洗车站等一应俱全,在自家门口小花园里赏花的天坛街道居民辛胜景喜上眉梢:“真是太幸福了!”

东城区从2017年开始,成立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联席会,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管理边界不清、秩序维护不完善、服务内容缺失等难题。天坛、东直门、体育馆路等街道一批老旧小区整治完成后陆续亮相,看着修葺一新的小区环境,居民们喜笑颜开。

五年来,东城区始终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群众生活显著改善。截至目前,全区共有92个老旧小区启动综合整治,腾退简易楼109栋。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安全高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落实“双减”政策,实现校际、学区间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位居全市第一。“15分钟健身圈”社区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助力五个受援地区实现脱贫摘帽。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持续改善民生贯穿未来五年规划,东城区围绕“静”字做文章,紧扣“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全面增强社会凝聚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宁,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共融。

在明年的民生蓝本上,一串串数据夯实民生基础。扩充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000个。完成共有产权住房2200余套公开配售。建设1200张家庭养老床位。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未来五年,东城区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实施稳妥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提高医防融合能力。加快“三老”改造,启动130栋直管公房简易楼腾退,完成32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现居住环境改善、生活幸福安宁。

做好“竞”字文章

推动队伍战斗力提升

深化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做好干事创业“竞”字文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人人争先恐后、队伍善战善赢。

强化示范引领,推动治理创新。过去五年,东城区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高标准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创新设立“社区专员”“小巷管家”,“接诉即办”考核成绩保持全市前列;抓好两个“关键小事”,推进“局包社区”结对协作;实施优秀人才引进“集贤计划”,搭建人才实践平台。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今后,东城区将围绕“竞”字做文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政府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战斗力水平,实现人人争先恐后、队伍善战善赢。

2022年,东城区坚持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向基层放权赋能,深化“接诉即办”,推动物业管理“新三率”提升,实施“五力引航”社区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加强社区治理创新。

今后五年,东城区将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旗帜鲜明狠抓政治建设,驰而不息强化理论武装,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善之区。严格依法办事,提高行政效能,不断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基层改革创新能量,深化“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体制机制,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出一批小切口、大成效的民生领域改革举措。

未来五年,东城区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未来五年,东城区将全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未来五年,东城区将迈入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和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键期。

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东城区将坚守首善定位,保持战略定力,稳住发展大盘,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和发展机遇,凝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不断书写东城发展崭新篇章,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而努力奋斗。

来源标题:加速“崇文争先”做实“六字文章” 东城: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的新时代首都核心区

责任编辑:李冬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