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何是这6个城市?

2021-12-01 16:23 新京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何是这6个城市?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列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重点推进10个方面百余项改革举措,全面提升城市营商环境。

此次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何花落这6个城市?

6个试点城市各具特色

相关部门发言人指出,之所以选择这6个试点城市,是因为它们的改革基础好、积极性高,有条件和有能力率先探索,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7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2020年全国80个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情况,结果显示有25个城市的营商环境便利度高,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强。14个城市的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提升均超过10个百分位。

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北京市、杭州市这5个城市均跻身中国25个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的城市,而重庆市则位列全国14个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

由此可见,有条件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的城市不在少数,它们争取试点城市称号的积极性也会很高。

而这6个城市,在营商环境方面早已表现不俗。

北京和上海近些年来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为提升中国整体营商环境改善和国际排名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两个城市入围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可以说是当之无愧和众望所归。

上海市是中国营商环境的城市高地,起步早、起点高,并引领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

与此同时,上海市的营商环境在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都较为完善,可以说是没有明显的短板,其整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宝贵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北京市近些年来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路径”,并强化营商环境优化的“北京特色”。

今年9月,北京市在营商环境4.0方案的基础上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这是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领域的“十四五”时期专项规划,为持续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明确了一系列重点改革任务。

广州和深圳,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可圈可点,也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国际对标和全面优化的主力军。

将这两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可以进一步加快推进华南地区的营商环境优化,并和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营商环境政策对接,提升中国城市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

特别是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肩负着大胆探索创新和为更多城市积累经验的历史使命,而营商环境优化是其履行示范区义务的重要“抓手”。

杭州拿下营商环境全国“三连冠”

杭州和重庆这两个非一线城市进入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名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杭州的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扎实,在各类改革措施的带动下持续优化。特别是近些年来杭州及其所在的浙江省都在全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城市大脑等数字政府创新实践,使当地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11月1日,由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全国营商环境调查报告显示,杭州营商环境满意度得分,在全国城市排名第一,这也是杭州第3年在该榜单保持全国城市第一。 

拿下营商环境全国“三连冠”,杭州做对了什么?

相较去年,今年来自杭州的样本企业增长了5倍,达到4132家,数量也是全国第一,占全国总样本数量的5.9%。

报告显示,杭州法治环境和政务环境优势明显,企业对要素环境的评价也颇高。

比如,杭州城市公共要素服务评价平均分为4.68分(满分5分,下同)。从政务服务环境看,企业对杭州“网上办事便利”评价最高,达到了4.83分。从创新环境看,企业主要赞赏“创新创业政策力度”“科技项目立项审批”“创新平台与服务体系”等方面,得分均为4.64分。

这些得分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说明杭州营商环境建设走在了前列。

调研发现,杭州营商环境的优势,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服务意识和数字化手段等方面。

在体制机制方面,杭州围绕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移动办事之城,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数字化带来的便利,成为了杭州最大的加分项。

 

数字化无疑是杭州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大特色,是推动跨部门、跨系统改革的一个利器,也是全国各地可借鉴的经验。

杭州市和上海市同属长三角地区,两地联动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可以为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探路。因此,将其列入试点城市,有利于鼓励杭州市进一步探索数字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并为更多城市积累经验。

重庆频频出台举措

重庆是此轮试点工作中唯一一个西部城市。

重庆虽然不属于中国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的25个城市,但却是14个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未来营商环境优化的潜力巨大。

据报道,开办一家企业,全部手续办完,最短需要多长时间?重庆的答案是:2小时。

近年来,聚焦营商环境优化,重庆动作频频:2018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重庆市2020年对标国际先进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

今年,重庆市再打出一套“组合拳”:5月19日,《重庆市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出炉,围绕打造便利的市场环境等3个方面,制定了一张详细的“任务清单”;7月1日,《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打通了法律和行政法规实施的“最后一公里”;7月26日,重庆市印发了《关于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

该《意见》围绕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政商环境五方面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并提出一个新目标:到2025年,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营商环境优化在东部沿海地区推进速度快,但是如何让中西部内陆地区也能够齐头并进,是将重庆纳入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考量之一。

只有中西部地区也能够获得含金量高的改革措施试点机会,并借鉴效仿其他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经验,才有可能评估和增强试点工作的全国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不是“栽盆景”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意味着多点开花,各个城市既有相同的一套改革任务清单,也会在改革侧重点和突破方向上不尽相同。

据了解,在这些城市开展试点,不是为了“栽盆景”,而是要多育良种、移植全国,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由点及面地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这些城市的创新举措。

在首批试点城市出炉之后,未来还有哪些城市会进入试点范围,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特别是试点工作所要求的很多改革举措都同城市的行政级别和经济基础有关,能否在地级市和中小城市落地,是需要特别考虑的课题。

特约撰稿人 | 马亮(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李立军

来源标题: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何是这6个城市?

责任编辑:李冬红  作者:张笑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