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北京经开区三大类场景全域开放

2021-09-06 13:1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高质量建设场景新城

北京经开区科技生态文化三大类场景全域开放

qlzk20210906001

北京亦庄创新发布开进服贸会(图片来源:北京经开区)

持续推进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推动一批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开放,面向社会发布“三大类二十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机会清单;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速推进以智慧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落地;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打造包括企业数据链、标准地地图等在内的大数据应用八大场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净零碳示范”、“国家级河湖样板间”等三类生态场景;打造全国首个国际视野、全域开放、人文交流、自建共创、高端定位的“科技馆之城”,打造一条“文化艺术科技融合”的亦庄·书香秀带,打造“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文化”金名片……9月3日,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主办的北京亦庄创新发布在服贸会首钢园区举行,经过2年多的高质量建设,北京经开区场景新城不断拓展,加速推进科技生态文化三大类场景全域开放。

日前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在北京全域打造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鼓励全域场景创新,吸引各行业、各领域新技术在京孵化、开展应用,加速形成创新生态,带动相关产业在京落地发展。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经开区2019年就在全市率先提出要深化城市场景建设,让城市成为创新的第一现场,吸引各类技术离开实验室,到经开区来发展,让各类创新和技术在城市的现实应用中不断走向成熟,从而提升治理水平,带动产业发展。

科技领域:启动重大应用场景示范行动

“在区内通勤,不用自己开车,也不用打出租车,只要打辆自动驾驶车就可以。”这样“傲娇”的对话如今正发生在北京经开区职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事实上,这只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给经开区带来的新鲜体验之一。

在自动驾驶领域,北京经开区持续推进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推动一批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开放,面向社会发布“三大类二十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广泛邀请行业领域机构、企业参与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创新,推进智能网联城市级试验场构建。截至目前,已实现Robotaxi、无人配送车、无人清扫车、无人巡检车、无人零售车等场景落地运行。

在智能制造领域,北京经开区紧密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加速推进以智慧工厂为核心的智能制造应用场景落地,目前,在我国已发布的285项智能制造国家标准中,北京经开区贡献了三分之一的智能制造国家标准,成为标准制定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北京经开区70%企业处于三级集成级水平,正从数字化网络阶段向智能化阶段迈进,区内的京东方、小米、施耐德等龙头企业已布局落成智慧工厂项目,小米“黑灯工厂”生产线国产化设备利用率达到85%,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以上;和利时“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实现了生产在制周期缩减37%,单位人时产能提升4.8倍,单位产品能耗减少10%以上。

在智慧城市方面,北京经开区积极推进“城市大脑”建设。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大数据场景应用方案,涵盖包括企业数据链、标准地地图等在内的八大场景,聚焦政务服务、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场景新城。

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深入实施“科技应用场景示范工程”,以数字化赋能和培育新经济生态为主线,以场景驱动新兴技术创新为引领,完善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场景应用机制,加强新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创新资源聚合,形成场景建设集聚效应和场景供给多元态势。一是加强应用场景建设管理统筹。出台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场景应用实施方案,制定主导产业特色应用场景支持政策,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常态化展示与集中应用场景平台建设。二是探索应用场景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机制,定期应用场景建设需求清单,广泛征集场景解决方案,公平竞争、择优培育。探索建立开放的场景应用科技攻关机制,明确揭榜任务、攻坚周期和预期目标,遴选具备较强技术基础、创新能力的企业或高校院所等集中攻关。鼓励大中小企业结成应用场景“联合体”,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场景组织设计,利用众智、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吸引中小企业参与,有序开放场景供给。三是实施重大应用场景示范计划。聚焦自动驾驶、健康医疗、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集中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创新示范项目,扩大关键技术跨界应用供给。推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主导产业的真实场景应用,建设一批城市级、区域级的跨领域、综合型特色应用示范场景。

生态领域:三类场景助力“无废城市”全面铺开

1家龙头企业,通过严格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带动400余家供应商实现共生发展和绿色升级。这是北京经开区绿色供应链领域的探索答卷。目前,涵盖汽车制造、新型显示两大产业的绿色供应链,分别针对终端产品及中间材料,建立起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阶段产品的绿色供应体系。

绿色供应链带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2019年,北京经开区主动申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率先探索工业聚集区固废减量和循环利用发展路径。经过两年的试点建设,北京经开区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布局,探索出“园区+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生态场景,即“以规划、政策服务绿色园区建设,以龙头企业主导绿色供应链建设,以重点企业推动绿色工厂建设”,最终实现全产业链减废提质,为全国经开区实现无废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推进模式。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固废管理、市容环境、低碳减排等领域形成现代化管理模式,经开区已系统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零碳示范”、“国家级河湖样板”等三类生态场景,助力区域绿色发展现代化变革。

在零碳示范方面,经开区以“零碳产业+零碳园区+零碳交通”,助推“零碳示范”生态场景建设,探索出区域由低碳排放向净零碳排放发展的新路子。拥有全国首个零碳智慧园区,有154公里彩铺非机动车道,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彩色铺装慢行网络系统,95辆新能源公交车更新迭代,构筑起趋于完整的区域零碳交通体系。

在国家级河湖样板间建设方面,曾经北京南城的“臭水河”,如今在北京经开区“硬核”治理下已成为北京市乃至华北地区首个国家级河湖“样板间”。作为场景新城建设的示范,北京经开区在凉水河(经开区段)应用的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中,视频监控系统覆盖河道岸线、排水口、滨河公园,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控;智慧管控系统通过AI智能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捕捉目标画面,一旦监控画面里出现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漂浮物等事件,系统将自动预警;通过治理促成了凉水河两岸117公顷的滨河公园景观带,水生态系统的改善带动了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丰富,陆续出现鸟类、鱼类、沉水植物200余种,让科技和生态有机融合,探索形成生态场景多元融合发展。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到 2025 年,“无废城市” 建设模式将在“亦庄新城”范围内全面铺开,持续推行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各类群体形成低物质消耗、低固体废物产生量的生产和生活模式。

文化领域:六大维度让创新文化渗透亦庄新城

今年4月,北京经开区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国际视野、全域开放、人文交流、自建共创、高端定位的“科技馆之城”,授牌首批50家“北京·亦庄科技馆”,推出5条首批工业旅游·科技馆之城精品线路。经过近5个月的开放运行,“科技馆之城”体系内企业共接待各类团体预约超300场,这些企业的展厅、体验科普展馆一时间成为中小学生们最喜欢去的地方。

“结合经开区实际,用好企业科普资源,打造‘科技馆之城’,是我们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实体经济、高新技术发展服务的工作重点。”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培育工业科技旅游创新业态,北京经开区正在创建一座科技创新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科技城市。此外,经开区还从探索科文融合产业发展路径、促进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打造创新文化有形空间、培育创新文化自有品牌和传播科技领域前沿新知等五个方面,打造创新产品、讲好创新故事、挖掘创新精神、树立创新品牌,搭建具有经开区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体系,让创新文化渗入亦庄新城的每个角落。

围绕探索科文融合产业发展路径,北京经开区建设全市数字经济先行区和全国科文融合产业样板区。聚焦高新视听、游戏电竞、数字创意设计、文化装备制造等科文融合产业,布局建设北京智慧融媒创新中心、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北京网络游戏新技术应用中心、中国(北京)高新视听产业园等四大科文融合示范产业园区,强化创新技术在文化产业的应用推广,发起设立科文融合产业基金,出台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政策服务包,推动文化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打造科文融合产业这一新千亿级产业集群。围绕打造创新文化有形空间打造,北京经开区以书香为主线,贯通凉水河、通惠排干渠及通明湖周边,打造一条“文化艺术科技融合”的亦庄·书香秀带;围绕培育创新文化自有品牌,北京经开区打造“大都东南”科技节术节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文化”金名片;围绕传播科技领域前沿新知,北京经开区以“传播前沿科技新知,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弘扬特色创新文化”为基本宗旨,聚焦时下科学热点话题和科技发展趋势,重磅打造话题类前瞻科技讲座《亦庄学院》;围绕创新要素精准对接,搭建区域发展与企业动态协同联动的官宣平台“北京亦庄创新发布”。

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开区将坚持科文融合发展方向,深化科文融合领域改革,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强劲、文化生态良好、文化治理高效、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创新文化特色的高品质亦庄新城,努力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和创新文化表达贡献“亦城力量”。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