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数字时代,站在世界看中国

2021-02-26 10:53 人民政协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数字时代,站在世界看中国

本期主人公: 方兴东,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浙江传媒学院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发起人。

口述:方兴东 整理:记者 司晋丽

5G设施日臻成熟、6G研发箭在弦上……随着电脑、手机、电视以及手表等各种智能设备的联网,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今后,每个人都将生活在网络之中。 那,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 核心观点

■2035年,全球会进入一个“人人上网,人人上好网”的全新时代,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类智能终端、网络应用和算法等主动或者被动地联结在一起,人类进入一个以数字空间为主导的生活空间,那将是一个高度互联、高度协调、紧密相联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互联网今天的主导性价值观还是重商主义。这种缺陷导致了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娱乐化和生活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但是,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提供更多原创性技术创新和公共物品方面,明显与我们互联网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是我们未来最需要补课的地方。

■科技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实力,这需要我国的高校能够真正跻身全球一流,从而吸引全球各领域、各学科的最优秀教授和学生,中国才能真正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方面,跟欧美可以“掰一掰手腕”。

1、2035年实现全球所有人上网,并非异想天开

在2019年时,人们都还认为,网络空间超越现实空间是件不可思议、起码不会那么快到来的事情。然而,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数字生活提前浸入了每个人的生活——“健康码”、网课、“云”会议……这些数字技术也成为我们抗击疫情、深化网络生活方式的新契机。今年的央视春晚,全国观众都体验到了5G、4K、8K和VR等技术的新鲜感。互联网不仅仅改变了生活,也将深刻改变社会的结构与运行。

今天,全球网民已接近50亿,93%的人口已经生活在移动宽带或互联网服务的实际覆盖范围内。5G已经在全面建设,6G也进入研发阶段。根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就能够实现全球所有人上网、世界互联互通的目标。所以,到2035年实现全球所有人上网,并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水到渠成。

2035年,全球将进入一个“人人上网,人人上好网”的全新时代,真正迎来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通过各类智能终端、网络应用和算法等主动或者被动地联结在一起,人类进入一个以数字空间为主导的生活空间,数字空间主导现实空间的“超联结”时代,那将是一个高度互联、高度协调、紧密相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目前的技术节奏来看,2035年我们将处于6G全面普及阶段,也会进入智能物联的深层次阶段。而视频化、全球化、智能化是其中最突出的驱动力,哪一个互联网应用最能够发挥“视频、智能和全球”这三个关键词特性,就能够在接下来几年里脱颖而出。

2、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我国在1994年接入互联网,至今,中国互联网已经跨越了三个10年,出现了很多闪光的名字:张朝阳、马化腾、周鸿祎……

我进入互联网领域也整整25年了。这25年,始终处于激情发扬的状态,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魅力所在吧。早期互联网创业群体大都富于理想主义色彩。那时候,我们多数人一穷二白,没有风险投资,没有真正的新经济机制,能创办一个1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就是最高梦想,而那时美国高科技领域的微软和思科等市场价值都已经突破5000亿美元。

其实,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开始拥抱互联网时,互联网已经是25岁的“青年”了。我们缺席互联网前半程的最大后遗症,就是缺乏互联网早期文化的基因。所以,中国互联网今天的主导性价值观还是重商主义。这种缺陷导致了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娱乐化和生活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面,但是,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提供更多原创性技术创新和公共物品方面,明显与我们互联网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是我们未来最需要补课的地方。

在我看来,创新始终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也是灵魂所在。创业初期很多人认为,我们创新不足是因为缺钱,等有钱了,就会加大创新力度,会瞄准核心技术。但是,到了今天,互联网已经“贡献”了多位中国首富,整个产业上市企业的市值已经高达5万亿美元,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已经超过5家,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向万亿美元的高度进军。然而,我们的核心技术在哪里?互联网企业,是时候回归初心了。

掌握核心技术,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企业汇聚了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最丰厚的资金、人才和海量的用户群体与应用场景,理应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攻克核心技术,夯实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

现在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短板比较突出的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半导体材料、设备制造;二是电脑、手机和智能终端的CPU等核心部件;三是最容易被人忽视,也实际上是最薄弱的,比如我们几乎所有的电脑依然都是基于微软的操作系统,我们所有厂商的手机都是基于安卓与苹果这两大手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商店。这意味着我们所有的软件与应用,都是基于这些系统之上,受制于这些系统。四是更加隐性的,那就是全球开源软件平台,也就是全球程序员协作平台,目前也是美国绝对主导。这也是深层次的核心所在。

只要国内战略坚定,国内企业逐渐觉醒,上述四点我们都可以在未来10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在产业生态层面形成真正的“中国体系”。此外,科技竞争最根本的还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实力,这方面到2035年依然任重道远。这需要我国的高校能够真正跻身全球一流,从而吸引全球各领域、各学科的最优秀教授和学生,中国才能真正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方面,跟欧美可以“掰一掰手腕”。

3、数字治理将成为“头号挑战”

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新的技术背景下,我们的社会、国家乃至全球如何保持良好秩序,而不会走向失序。无论是欧美,还是亚非拉,都面临共同的挑战,都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所以,随着时间的进程,数字治理将越来越突出地成为世界各国头号挑战。

数字治理也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回答。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带来的福利与潜在的风险和隐患,都高度相联。这次疫情告诉我们,唯有世界各国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形成真正有效的全球治理,我们才能最大程度享受信息技术给我们创造的新文明的好处,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新技术和新形势下的风险和威胁。

所以,在一个更加紧密互联的未来,风险的传导速度,威胁的复杂程度,负面影响的连锁效应,都是前所未有的。共同的数字治理挑战将人类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所以中国不仅仅要在发展方面不断崛起,在数字治理方面,也应该后来居上。数字时代,中国可以是真正的共同开创者和建设者,在很多领域还可以是引领者。

每一个国家,都有精彩的互联网故事,都有伟大的互联网英雄。2007年起,我启动了全球互联网口述历史项目。当时立下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到互联网诞生50年(2019年)之际完成过去50年来最关键的500位互联网先驱的口述历史。而事实是,到2019年年底,我们用了13年时间,完成了483位互联网先驱的口述历史,覆盖了50个多国家,其中包括了20多个国家的“互联网之父”。未来,这些资料将面向全球互联网研究人员免费开放,为全球互联网奉献一点独特的公共物品。我们的访谈还将继续下去,下一步准备覆盖100个国家和地区,希望通过口述历史访谈,形成一个互联网历史资料和互联网精神的“全球网络”。

如果不超越国界,没有全球视野,就无法理解互联网革命的真实面貌,就不符合人类共有的互联网精神。我们必须调整一贯的姿态:改变过去的站在中国看世界,从此要站在世界看中国。

来源标题:数字时代,站在世界看中国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  作者:司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