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克服短板 加快企业智库发展

2021-01-04 09:20 中国社会科学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水平企业智库,支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兴办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库,国内企业智库由此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本文梳理了国内企业智库的生存现状,深入分析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并从国家战略实施等角度提出了相应对策。

  发展定位和业务布局不清

2015年12月,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25个机构中,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是唯一的企业智库。2016年5月,由国资委研究中心与各中央企业智库共同组成的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在京成立。截至2019年初,联盟有成员单位60余家。2019年3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智库报告》公布了15家企业智库,2020年4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发布的《智库大数据报告(2019)》公布了50家优秀企业/社会智库,其中包括阿里研究院、百度数据研究中心、苏宁金融研究院、腾讯研究院、零点有数等民营企业创办的智库。上海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具有一定公信力的机构公布的企业智库数量历来不多,这跟国内企业智库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定位不清、宣传力度较弱有一定关系。

随着国内智库发展环境的向好,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自称为智库的机构。笔者在天眼查数据库上以“智库”为关键词,在工商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检索。经过剔除明显不符数据,以“研究、咨询、策划、调研、信息分析”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在业、存续企业有1412家。其中,注册名称带有“智库”字眼的企业有1340家,经营范围里出现“智库”字眼的企业有89家。它们在行业属性上主要归属在商务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试验发展、文化艺术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领域。这些企业分布在国内的31个省市,其中的48.5%分布在北京、广东、山东三个省市,78.9%的企业(1114家)是2015年以来注册成立的。从工商注册角度来看,这些企业均具有智库外衣,然而它们是否真的能担负起企业智库的重担和责任则要打一个问号。整体而言,这些企业业务范围十分广泛,出现频次超过100次的业务方向主要包括“咨询、技术、管理、策划、设计、文化、投资、市场、代理、经济、工程、科技、项目、会议、展览、软件、交流、研究、艺术、教育、营销、推广、商务、广告”等三十余类。综合来看,一方面社会资源希望能赶上“智库”这趟快车,拥抱机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企业都处在摸索阶段,缺乏明确的发展路径,业务界定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发展定位上的“乱”和业务布局上的“散”成为当前一些企业的基本特征,而乱和散又会进一步造成这些企业在服务中的“软”,即说起来重要,但做出来没有用,参与不到核心决策,实现不了智库价值。如果这一局面不能得到引导,未来一些企业智库不仅自己无法生存,也会拉低国内企业智库的社会印象。

  沟通渠道和技术能力不足

企业智库跟政府对话窗口不足。目前,国内企业智库的创办主体主要有四类,分别为央企或大型国企、巨头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其他性质主体。前两类企业掌握着足够的话语权,不缺乏跟政府对话的机会。然而对于中小企业创办的智库而言,要想与政府对话就不那么容易。一方面,各级政府一般有自己长期合作的党、政、校智库;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支撑决策的研究能力较薄弱,因此中小企业创办智库并融入政府决策环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国内学界在讨论“企业智库”的时候,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是“企业智库应是企业创办的”,因此其他性质主体创办的企业智库,经常不被纳入视野,以企业智库的身份跟政府进行对话则更加困难。

企业智库信息保障能力不足。信息保障是智库提升和保持其竞争力的核心能力之一。与高校智库和政府智库相比,企业智库在整体的信息保障条件和水平方面存在差距。无论智库拥有影响力多大的研究员,可以使用多先进的分析工具,只要其信息资源不足,将很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

企业智库的数据驱动发展能力不足。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并推进着包括智库发展在内的整个社会向数字化转型。传统以思辨研究为主的模式正在向借助新技术从海量信息中抽取有价值信息的模式转变。对于多数企业智库来讲,这种新模式仍是一个新事物。

  对接国家战略

  探索自身发展路径

着眼未来发展,企业智库可以在以下方面发力。

第一,强化企业智库信息保障能力。信息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智库信息保障和信息利用的创新,拓宽了研究信息源的覆盖范围,提高了信息的扩散效率。同时,可以让信息保障和利用在既有的工作上做得更高效,拓展了信息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大幅提升了智库研究人员对信息的可及度和掌控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于智库而言就是“重器”,企业智库应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其在社会的生存力和适应力,提升研究竞争力,不断凸显和实现智库价值。

第二, 加强对国家战略需要的了解。对搜狗搜索上索引的政府网站(gov.cn)中的“企业智库”资讯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笔者发现“企业智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是互有关联的核心热词,这反映出政府希望企业智库可以在“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中发挥支撑作用和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市场原则”,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两个战略推进的核心承载主体均为“企业”。有关部门要考虑与企业智库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交流机制,让企业智库及时、透彻地了解政府关切的经济和产业战略,跟上国家步伐,切实解决好广大中小企业站起来(转型升级)、走出去(扩大市场空间)的决策支撑问题。

第三,加强政府引导支持,并为企业智库成长提供宽松的氛围。从美国、日本企业智库发展的历史看,它们未对企业智库的创办主体进行限制。一个智库能否被称为企业智库,应以该智库是否将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来判断。这样界定的好处是可以把不同主体、不同背景下创建的为企业服务的智库均纳入视野,有利于相关主管部门掌握真实的智库运行数据,也有利于在日后给予各类背景的“企业智库”均等的政策扶持和发展机会,以“能力和成效”论英雄。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宽松的环境下,通过政策工具激发社会资源办企业智库的积极性,并加强引导,让企业智库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扶持企业智库发展的过程中,有关部门要优先在信息保障能力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要设法破除信息垄断,合法开放政府信息资源,为企业智库的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企业智库要坚持发展,为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广大企业、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孙惠贤(QY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