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传播效应提升之道

2020-11-30 09:16 中国科学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在我国的学科发展历程中,核心期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传播效应的高低,也反映了期刊的知识创新和资源共享效应,对于推动知识成果转化、提升期刊的社会经济价值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CNKI《知识资源总库》近五年的最新数据,笔者选取了高校人文社科CSSCI核心期刊《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样本期刊,从多维度分析其近五年的传播效应和发展态势,以期探讨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知识传播的媒介效应。

由于五种期刊均属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传播效应可从同类期刊WEB即年下载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等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体现了期刊传播的读者关注度、学术影响力和知识更新速度等因素。

  多指标反映传播效果提升

WEB即年下载率是指在统计年,某期刊出版并在中国知网发布的文献被当年全文下载的总篇次与该期刊当年出版上网发布的文献总数之比,该指标能够反映期刊刊登论文的热度与关注度。WEB即年下载率越高,说明读者对期刊的兴趣越大。

从同类期刊WEB即年下载率均值来看,被调查的五种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年度均值变化稳定在109次至194.6之间,WEB即年下载率都超过百次。其中,《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均值达到194.6次。从年度趋势变化来看,除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EB即年下载率呈现波动外,其他四种期刊则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说明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论文具有较高的热度与关注度。

被引频次则是指刊物自创刊以来,其所发表论文在统计年被统计源引用的总次数。总被引频次与期刊的办刊历史、发表论文规模、所在学科、论文类型和质量等直接相关。一般而言,办刊历史越长,累计发表文献越多,或单位时间里期刊出版的文章数量越多,期刊被引用论文也就越多,总被引频次则越大,传播影响力也就越大。

从2014—2018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五种被调查期刊在统计年的复合总被引均值从1257次至3205次不等,综合总被引则从418次至1194次不等。不论从复合总被引还是综合总被引均值来看,五种期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年度变化趋势来看,五种期刊近五年的复合总被引和综合总被引基本保持恒定或稳定增长趋势,说明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在传播中形成了场效应和关联共振效应,知识成果传播也由网络平台向融媒体平台转变。

作为国际通行的传统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指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年当年的被引总次数,与该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可被引文献总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刊物近两年的论文影响力,而且每个统计年不重复,具有纵向可比性,也能体现期刊的传播效应。

从2014—2018年的复合影响因子变化来看,五种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均值由1.054至1.913不等,均大于1,说明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效应;综合影响因子均值则从0.603至1.256,呈现差异化,除了《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大于1外,其他四种期刊的均值小于1。从同类期刊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年度趋势变化来看,五种期刊近五年的影响因子均呈现稳步的递增趋势。

从国际影响因子来看,由于这五种期刊属于中文期刊,因此国际影响因子不作为主要参考数据。但从同类期刊国际影响因子年度趋势变化来看,五种期刊国际影响因子呈现不稳定变化趋势,反映了国际他引与总被引频次变化较大,国际传播影响力尚待提高。

  多渠道加强传播效应建设

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代表了高校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研究,提升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的传播效应可以助力学术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加快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国内外关注度和影响力。在这方面,笔者以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发力。

主办单位首先需做好期刊的宣传推广工作,如果引用期刊、被引期刊、被引机构均相对集中,则不利于扩大期刊的传播影响力。随着数字化、网络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和网络传媒为期刊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主办单位的期刊网站以及各大数据库平台都为期刊的二次传播提供了机会,借助融媒体平台可以为提升期刊传播效应提供更多空间。

其次,提升主办和协办单位的宣传推广效应。期刊是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传播学术成果的平台,是主办单位软实力的象征。同时,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网站也是宣传期刊内容的主要平台。加强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平台的内部协同,促进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通力合作,构建高校人文社科期刊共享平台,无论是对主办和协办单位,还是对高校人文社科期刊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人文社科期刊基本都有自己独立的期刊网站。因此,如何细化和丰富网站传播内容是提升期刊传播效应的影响因素。期刊网站建设需按照即年下载率、被引情况和影响因子等传播效果指数做好模块与内容规划,增加期刊高被引文章、高影响力专题的展示度,将期刊平台的辐射能力和互动比重等细节体现在期刊的模块策划中,给读者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突出期刊模块的层次定位。

在做好网站建设的同时,高校人文社科核心期刊需充分利用期刊关联的专业化、集约化、数字化平台提升传播效应,如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期刊平台,同时与国际期刊数据库相互合作建立共享平台,如与EBSCO、SCOPUS等英文数据平台对接,扩大期刊的国内外读者群,增加期刊的传播效应。

此外,在信息技术和知识融合的时代,除了借助网站、数据库等平台传播外,还需建立和利用期刊的微信公众号、学术中国等二次传播平台,将自媒体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有机结合起来,对发表的优秀成果进行二次推广传播。同时,还可以减少传播成本,提升期刊品牌,满足人们对社交媒体传播的需求,从而扩大期刊传播影响力、深化品牌形象。

责任编辑:孙惠贤(QY0029)  作者:赵硕 周丙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