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加快推进教育科学院所智库转型

2020-11-27 10:34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各类教育科学院所是中国新型教育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教育部高度重视教科院所的智库建设与作用发挥,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政策推动及转型建设,教科院所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龙头的教科院所智库体系。其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长期围绕国家重大教育战略需求开展研究,以建设一流国家教育智库为目标,成为中国教育智库之首。在《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报告(2020年版)》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决策影响力”“成果影响力”均居全国首位,“社会影响力”位居第四。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与高校教育智库全面开花、主动转型不同的是,教科院所特别是省市一级教科院所在向智库转型过程中,在定位、机制、保障方面仍有待完善。“十三五”期间的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科院所向现代新型智库转型。因而在“十四五”期间,省市教科院所需要进一步凝聚力量,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教科院所向智库转型的政策文件精神,稳步推进教科院所向新型智库转型。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科院所在目标定位、机制改革、措施保障三方面狠下功夫。

  明确目标定位

在定位方面,尽管“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已经明确了教科院所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的目标,但实际上众多地方教科院所依然还是秉持传统的教育管理研究、教研教改研究、教学评估研究,只有北京、上海等少数教科院所明确提出了教育智库的定位目标。造成定位不明确的根本原因是一直以来以教科研为核心的历史影响。长期以来,尽管教科院所系统的定位是对区域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提供智力支持,但实际上更多地还是聚焦于教育教学改革等一线教育实践,甚至在县区一级已经将教科所、教研室、教师培训中心、电教馆合并改建为教师发展机构,专注于教师专业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决策咨询并不是教科院所最主要的工作职责,所以教科院所在向以决策咨询为核心的智库转型过程中亟待破解路径依赖的问题。

各省市教科院所要明确向新型教育智库转型这一目标,贯彻落实教育部推动教科院所向智库方向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报告”课题组的访谈调研显示,教科院所在定位上的缺失归根结底是对智库的认识不足造成的,上述现象的存在还是由于教科院所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对中央关于智库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没有吃透。智库的功能并非仅仅简单的咨政建言一个方面,还有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其他四个方面。所以从教科院所原有的实践指导功能来看,已经具备了智库“社会服务”的基本属性,当前要做的不过是将仅仅关注社会服务调整为以咨政建言为核心、其他四项功能共同推进的一种发展定位。因此,为落实这一目标,建议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为核心统筹推进全国教科院所的智库转型,定期开展教科院所工作交流会议,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教科院所建设发展经验为典范,特别是要助力中西部地区教科院所的转型定位,实现全国教科院所一盘棋发展的目标。

  推动机制改革

在机制方面,由于教科院所与教育行政部门隶属关系的存在,导致教科院所在向智库转型的过程中受到的行政制约因素较多,这其中最为凸显的是研究独立性问题。教科院所长期以来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这种亲密程度一方面确实方便了研究成果的呈报,但另一方面又影响了研究成果的独立性。考虑到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教科院所对问题研究的深入性和尖锐性会有一定程度保留,这就与智库建设发展中一直强调的保持相对独立性的要求相去甚远。除此之外,由于教科院所在研究取向上要遵从上级主管部门的需求,即上级部门需要哪方面的材料,教科院所则开展哪方面的研究,在研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相较于高校教育智库大打折扣。因而,如何在体制机制方面做出变革,推进教科院所保持研究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科院所在“十四五”期间需要考量的问题。

各省市教科院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对智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提供更多的制度供给,推动教科院所积极主动参与地方教育决策。在独立性方面,可以采取另起炉灶合作建设的方式,以教科院所与高校共建等形式成立专业性的教育智库,直接接受省市宣传部门的管理与指导。在主动性方面,则需要教科院所能够积极对接地方政府的战略部署,跳出简单的“就教育论教育”的狭隘范围,从地方政府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决策研究。在创造性方面,建议省市教科院所在纵向上以省教科院所为龙头打通省市教科院所合作通道,实现省域范围内的教科院所协同发展;在横向上建议教科院所与高校开展合作,利用双方优势开展研究。

  加强措施保障

在保障方面,“十三五”期间教科院所在向智库转型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保障举措不足、无法破解人财困境的现状。特别是在人力困境方面,由于教科院所一直以教育教学为核心,所以配置人员多以教育学科为主,根据“中国教育智库评价报告”课题组调研显示,部分教科院所人员教育学科背景高达95%,大量缺乏从事定性研究的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专业人才。而在其招聘过程中,囿于教科院所的教育属性,很难通过人社部门审核,招聘并吸引以上几类学科的人才加盟,直接造成队伍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同时,对智库而言,其管理人员还应有足够的市场营销、成果推广等能力,但目前教科院所中这一类人才严重匮乏。在人力资源问题上,高校教育智库可以组织校内跨学科协同研究团队,从这一点看,教科院所存在的劣势非常明显。在财务保障方面,教科院所与高校教育智库存在普遍的问题,即《国家高端智库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在地方上很难有单位遵照制定执行,导致智库经费管理与日常科研机构管理模式并无二致,影响了以智力产出为主的智库发展。

各省市教科院所要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加大投入,优化人员结构,适当招聘一些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或者教育社会学等交叉研究方向的高级研究人员,改善教科院所人员学科背景单一的现状。同时建议教科院所学习借鉴成熟智库的做法,成立学术咨询委员会,聘请省内、市内教育界及政界相关人士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专兼职队伍合作的形式扩大研究队伍。此外,还要对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智库运营的基本流程,特别是在市场营销、成果推广等层面。而在财务保障方面,建议进一步扩大教科院所的内部治理自主权,不断优化经费使用效能,出台符合各地特色的教科院所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确保智库研究人员智力投入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从而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教育智库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BGA20005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孙惠贤(QY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