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亲民报道也应把握尺度防范风险

2020-01-10 11:35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亲民报道也要把握尺度防范风险

近期,新任山西省运城市委书记因为一条“吃面被拍”的新闻成为网络上热议的对象,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争议,被作为“低级红高级黑”的案例。领导干部作风亲民,是群众希望和乐见的。然而,此类新闻报道时常会引发争议的事实,提醒宣传工作者应提高舆情风险防范意识,转变思维,改善文风,莫让好事变坏事。

不能背离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

在大众麦克风时代,全民随手拍已然成为一种时尚,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把自己的见闻拍摄成照片或视频,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甚至引爆热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地方领导干部的一些日常工作、生活场景被群众关注、拍摄并传播并不奇怪,如能因势利导,合理传播,则完全可以成为正面宣传的素材。然而,宣传工作者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好的素材能不能得到认可,还要取决于是否符合传播规律和受众心理,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

从本次事件看,最早的传播来自运城当地一位摄影师2019年12月28日晚发的微信“朋友圈”,称他当晚与朋友去工作室旁边的面馆吃饭,巧遇前两天刚到任的新市委书记在吃扯面,只有几个小菜,书记后来独自去前台扫码结账,因怕打扰书记,便在窗外悄悄拍了几张照片。书记在面馆吃饭被恰巧见到并认出的市民拍下来,和蔼亲民的瞬间本属正常。然而,有网民站在专业的角度指出,照片对焦精确,神态到位,摄影师使用的应该是专业设备并运用了某些功能才能做得到,拍摄者去工作室边上吃便饭会不会随身携带设备,再加之变换多个角度拍摄竟然没有被发现,争议点很快就出现了。虽然网民对此看法不一,但也给有关部门以启示——亲民报道中需注意一些风险防控。

很显然,拍摄者用手机随手拍到的照片更容易被接受,虽然其效果远不及专业相机,但可信度和感染力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素材选取的角度讲,宣传部门要理解网民心理,注意到此类细节可能引发的风险,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尽量筛选相对容易被接受的素材进行推广,从源头上避免和降低风险。

后续传播策划要有理有节

很多领导亲民话题的传播素材可能确实来自民间,其发生和早期传播过程不易被提前掌握。然而,如何把控进一步传播,宣传部门和专业宣传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引导,有理并且有节是总体上的原则,特别是有节,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切记过犹不及。

也是从这起最近的热点事件分析,12月28日晚摄影师分享照片后,23时许,山西一家文化传媒公司微信公众号就发出《新任运城市委书记的一碗面》的文章进行解读;29日凌晨开始,《新任运城市委书记街头面馆吃饭被拍到,网民“一边倒”热赞》《新来的运城市委书记:一碗家常面,百姓之间传佳话》等文章开始流传,“最接地气的百姓书记”已然名声远扬,还有人专门创作了题为《一碗面》的诗。这样的传播效率,显然超过预期。至于文章的内容,书记“走向了闹市,走向了人群,走向了普通百姓的面馆餐桌”“只点了几个小菜”前面用的是“竟然”,这是否给人感觉是以前的领导都是脱离群众的。还有,亲自扫码结账这样正常的事情也被感慨,难道面对人人都在使用的微信,领导就能与世隔绝吗?“尝一口小面,那是在尝百姓的甘苦”,更是感觉过于拔高,令人产生抵触心理。在今日的媒介环境下,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宣传部门在话题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做更多的分析和思考。

网络时代,任何传播效果都要通过舆情监测与分析得到反馈,特别是要关注各类网络平台和个人账号的评价。对此,有关部门如果需要策划报道,应梳理出一套风险评价和化解的方案,一旦出现不好的传播势头,快速反应,及时止损,防止舆情持续发酵。

                                                         (作者系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副主任 单学刚)

来源标题:亲民报道也要把握尺度防范风险

责任编辑:郭桂玲(QY0028)  作者:单学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