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柔性处理”西安暴力伤医引质疑

2020-01-08 15:28

打印 放大 缩小

继北京民航总医院发生患者家属恶性伤医事件后不足一周,西安市长安医院再次发生患者伤医事件。2020年1月1日媒体曝料称,西安市长安医院护士郝女士向媒体反映,2019年12月29日一名30多岁男子带着孩子到医院急诊看病,需要做皮试,男子想插队遭到郝女士拒绝。随后,郝女士为孩子扎针做皮试时孩子哭闹,被该男子认为在报复,拳击护士,期间自称其是市政府的领导。被拳击后,郝女士倒在地上,出现短暂晕厥,随即被医院保安扶进保安室,并被送往抢救室抢救。郝女士“希望纪检部门能介入调查”。

此事一经曝光,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千龙智库监测显示, 1月2日相关信息量超过两千条,除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日报客户端、凤凰网、网易等媒体报道转载外,微博平台引发大量网民讨论,网民声音呈现少有的“一边倒”现象。多数网民认为事件发生在北京伤医案件后不久,影响恶劣,有关部门必须尽快严肃处理平息舆论。针对该男子真实身份,网民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公布调查结果,澄清真相。

1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发布通报,涉事男子陈某系某网络信息公司经理,他和其家庭成员均未在政府部门工作。研究发现,事发后,公安部门快速响应,及时介入,对舆情降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面对又一起暴力伤医事件,医院方面在处置时 “柔性处理”,引发质疑。1月3日,新京报发表《打晕护士还自称领导:伤医是恶,“狐假虎威”是坏》文章指出,“对于这样恶劣行径,医院方面安保力量完全可当突发事件处置,快速反应、当场制服,而不用像西安长安医院这样‘柔性处理’——医院科室负责人、保卫科人员到位后,对该男子进行劝说,哪怕男子仍不依不饶,对护士进行辱骂并恐吓。”

舆论质疑的核心是处置程序问题——在伤医事件发生时,先处置还是先调查?此案中,施暴者自报的“特殊身份”,成为舆情快速发酵的导火索,事发后4天公布结果,也给网民包括当事人留下“处置还得看身份”的想象。正如新京报所言,“只要认准了有伤医之举,完全可以先依法处置再调查通报其身份,不必等到4天后才公布包括身份、处理措施在内的调查结果”。

责任编辑:郭桂玲(QY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