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短视和偏见

2019-11-21 15:29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640.webp (2)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10月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严厉谴责示威者针对警察进行袭击的行为。)

几个月来,香港示威者打砸、破坏公共设施一直不断,最近甚至连位于湾仔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亚太总分社)亦遭到暴力分子破坏。针对示威者们的种种恶劣行径,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荣休教授周国正以中国香港人视角指出,这显示出部分香港人思维上一种很强烈的特性——短视、单向,且这种特性似乎在香港社会中越来越常见。现将周国正教授观点摘编如下,供读者品读。

周国正教授认为,这次香港事件可以清楚看到部分香港人的三类短视:一是,看表不看里。最初引发示威的,是要反对特区政府提出的《引渡逃犯条例》,但这是造成今日事态的真正原因吗?显然不是。修订《印度逃犯条例》已经收回,而示威者的目标则立刻转为“五大诉求”。甚至可以说,不仅《引渡逃犯条例》不是真正的原因,甚至“五大诉求”的核心——“双普选”所带出的,对所谓“民主自由”的争取,也只是示威者、暴乱者自我说服,自我欺骗的理由而已,真正的原因在于近年来香港社会中个体所普遍面对的生活困顿。但是,暴徒们只看浮面,不看深层,只听口中所言,不寻心中所想,刻意恶化事态,正体现了部分香港人的短视。

二是,看己不看人。香港这样闹下去,内地会不会忍无可忍?不少论者很有信心地说,香港不论如何闹下去,也不会出问题,因为有金城汤池足以自保,金城者,“金融长城”也。这些人没有看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以内地的发展速度,五年、十年、十五年后就不会建成另一、另二、另三之城?何况,此刻正有人自毁长城,活得不开心,就把家中杯盘碗碟、花瓶瓷器以致家具门窗一概捣毁!忿是泄了,于事何补?香港人不看清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位置,终日只知大喊“我要什么什么”、“我不喜欢什么什么”,从来不想想另一方“要什么”、“不喜欢什么”,以至一切吵吵闹闹,尽是徒劳;徒劳还好,最怕的是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三是,看今不看古。香港的奇迹性发展,当然有很多因素,但其中不可忽略的是二战后那一个历史机遇,一方面汇集了大量的人才、技术、资金,另一方面又成了国、共双方以至东西世界交通的重要窗口,地位得天独厚。今天,人才、资金、技术随时可以找到发展前景更好的地方,加之内地渠道大开,窗口作用亦不再,香港还有什么舍我其谁的优势?

周国正教授还认为,香港事件也反映出部分香港人的固有偏见:一是,对内地的偏见。港府+内地,在不少香港及西方传媒笔下是一片黑暗,刻意夸大关乎贪腐、社会、民生以及环保诸般大小事例。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识字率、脱贫率、人均寿命等均大幅提升,在实际施政上,人民生活已获大力改善。一般香港人对内地的认识,正是得之于这些香港传媒,后者见事论事之只得一偏,也是造成前者偏见的主要原因。

二是,对警察执法的偏见。关于警察执法,无论教育水平如何,都只是看到自己想看的那一面,很少人能正反并观兼顾整个问题。“反中”的,传来都是警察如何残暴,政府如何不公等等;“反反中”的(比“亲中”一词更准确),则永远都是暴徒的疯狂野蛮,肆意破坏之类。虽然双方都有不当,但暴乱者的疯狂破坏捣毁,次数远远多于、烈度也远远强于警察的拘捕攻击,暴乱者大非小是,警察大是小非。只看到暴乱者脸上的血,看不到警察脸上的血,这是偏见;只看到现在脸上流的血,看不到未来几十年全香港慢慢失血致死的血,这是短视。不消除这种普遍见之于香港的偏见与短视,香港只会在自己的泥淖中翻来覆去,直至筋疲力竭而衰亡。

(参见:《周国正:香港痼疾——短视与偏见》)

参考活页

责任编辑:周剑桥(QJ0024)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