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2019-05-23 10:14 合肥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公共卫生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网络舆论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防范、应对负面网络舆情,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数据带来的公共卫生舆情

公共卫生事件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发布员,信息的扩散速度快,受众广,连锁效应强,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危及社会的稳定。

大数据相比以往的抽样数据,是全样本的,数量大,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大数据还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速度快,能有效预测即将发生的事;大数据不仅可以是文本化的,还可以是声音、视频等,具有多样化特征。同时,大数据的价值需要相关专家来解读,以准确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美国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前几天,谷歌公司的工程师就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有效预测了冬季流感的到来,这是谷歌利用搜索大数据得出的结论。谷歌公司还发现,他们得出的预测与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相关性高达97%,但预测时间上更有优势。

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发展很快,很多地方采取服务外包的模式与专业公司合作,对网站、新闻网页、论坛、微信、微博、客户端等信息源开展实时监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10年起,建立了基于“文本检索系统”技术为基础的广东省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平台,平台通过舆情采集、舆情检索、舆情分析、制作舆情简报等手段获取有效信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进行预警、干预。在食品中毒事件中,广东全省上报的19起食物中毒事件中,有7起是舆情平台首先监测到的,比媒体报道或卫生部门上报的时间早了2~3小时。

与传统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由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网络舆情,有明显不一样的特征。大数据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事中监测变成事前预测。传统的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监测都是等到舆情已经发生之后,着手收集数据,制定应对政策。与快速发酵的网络舆情发展相比,传统方法让舆情处理变得被动,相关部门往往会反应迟钝、束手无策。而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能够较早地预测到敏感词,捕捉到舆情火苗,及时疏导。

主动应对化解大数据时代的舆情危机

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为了赚取点赞量和粉丝量,假新闻和标题党层出不穷,网络的匿名性使得信息源核实难。相关部门亟需出台法律法规,规范和监督网络信息传播,建立一个导向正确、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如果说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有序网络空间是一个重要“前提”,那么作为“过程”的舆情处理则必须公开透明。传统的公共卫生部门处理舆情依靠单一渠道,没有必要的沟通机制,因而引起争议。大数据时代,公共卫生部门是在公众的视野里管理网络舆情,更容易受到公众的监督和认可。网民也可以参与到舆情的传播和管理中。相关部门要学会在透明化网络舆情环境里化解危机。

传统舆情的发生、高涨、回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但是网络时代有“黄金4小时”的说法,即舆情发生后,需在4小时内予以回复,否则将会引起更大范围的舆情事件。这就要求在网络舆情爆发后,公共卫生部门应及时迅速行动。处理方法不仅仅是尽快平息网络舆情,而是通过理性沟通、有效呼应、及时处置、严肃问责、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舆情事件暴露的问题,维护公众健康安全,使社会舆论与公共卫生部门的决策实现良性互动。

此外,大数据时代,单向宣传灌输的传播方式已经无法应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应建立多渠道立体式发声机制,迅速平息公共卫生舆情。公共卫生部门及时有效的回应和处置、主流媒体客观理性的报道、权威中介机构的专业发声,对澄清网络谣言、防止以讹传讹、消除公众疑惑、预防舆情扩散都将起到积极的疏导和引导作用。此外,一些网络大V、“意见领袖”通过自媒体平台理性分析事件,与公众平等沟通,也有很好的传播和引导作用。各自发声,多方合力,方能有效缓解公共卫生网络舆情。 (作者单位: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

来源标题:大数据时代如何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