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茹:以亚洲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2019-05-17 09:50 中青在线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以亚洲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5月15日至16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亚洲文明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分论坛在北京举行,210余位中外政府代表、智库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受邀与会,就如何推动亚洲各国文明互鉴、汇聚亚洲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路径展开热烈讨论。

文明互鉴是亚洲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人秉承交流互鉴的精神,不仅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推动亚洲文明的进步,并为共筑亚洲文明作出独特贡献。”作为论坛的主办方,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必须坚持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以文明交流谋和平,以文明对话促发展。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亚洲文明绵延几千年来源于优秀基因,优秀基因必将使古老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必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发挥独特作用。对此,谢伏瞻强调说,亚洲各国人民以智慧创造了各自的璀璨文明,形成了包容互鉴的亚洲文明传统,这也是亚洲不断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谢伏瞻表示,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当今世界正在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只有通过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他说:“落实亚洲命运共同体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文明、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是专事中国明清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在他看来,文明互鉴的动力正是来自学习。他以自己40多年来学习汉语的经历举例说,亚洲文明的一个重要元素是要学习,“文明”中的“文”指的就是学习,这是亚洲文明所遵从的共同价值观,“互相理解、相互尊重、促进文化的交流,我想这些是友谊的基础”。

亚洲合作对话秘书长、泰国资深外交官班迪·林沙军在致辞中也表示,亚洲今天在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取得的成就,不是一个国家、一种文明能够独立完成的,“正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文明之花。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同样也有责任,要竭尽所能确保亚洲能够继续成为一个和平、繁荣的文明大洲。”为此,他建议亚洲各国实施战略性的计划,来促进相互理解、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发展战略中心主任阿克马尔·伯克哈诺夫也认为,通过文明对话,凝聚文化力量来建立亚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本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作出的一个巨大贡献。他说,当今亚洲已是推动全球增长的新引擎,且具有最大的发展潜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开展文明间的对话,保卫亚洲文明的多样性,来推动和确保亚洲的长久和平、安全与繁荣”。

共建“一带一路”开辟了文明互鉴新路径

关于如何通过文明互鉴构建亚洲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会各方都认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文明互鉴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谢伏瞻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入实践,中国也是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实践者。中方倡导、推进亚洲互联互通,尤其是民心相通,就是为了推动亚洲各国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共商文明大计,这也将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林沙军也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只是有关于贸易和经济发展,还包括以文化力量来促进区域和谐与协同发展。他说:“‘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了一个独特的网络,不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联系,更会促进各国知识与创新的交流。我们有必要让‘一带一路’倡议与其他区域、次区域平台接轨,来促进亚洲文明之间更多的互动。”

曾以代表作《丝绸之路》扬名学界的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彼得·弗兰克潘教授也在发言中指出,丝绸之路不仅仅是贸易和物品的交流通道,也是观点及思想的交通通道。“今天,它仍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通道,能够帮助我们传承(亚洲)文化、传承历史。”

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院长、院士阿里扎德·阿基夫·阿加梅赫迪·奥格鲁也表示,丝绸之路应当成为进行跨文明交流与对话的一个最重要渠道。他说:“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沿线文明的对话,也让东西方文明有机会相遇,在密切的互动中相互丰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伯克哈诺夫支持这种观点,他建议多挖掘曾经的丝路经验为今所用。伯克哈诺夫说,在古代,丝绸之路开辟出了一条不同文明的互鉴之路,“今天我们也应当研究共同的丝路遗产,以共同的立场来构建亚洲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这方面,蒙古国已采取了行动。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校长桑加·白嘎力赛罕在发言中,以所在大学与中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的考古合作研究为例介绍说,乌兰巴托大学已和河南考古研究院、洛阳考古机构共同成立了一个科研中心,专门研究古代人类的文明,包括传统习俗、文化习性等。他说:“沿线国家开展文化研究与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还可通过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亚洲文明的对话。”

亚洲文明互鉴离不开智库支持

亚洲文明的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离不开智库积极参与和智力支持。

谢伏瞻向与会各方提议,应深入挖掘智库在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推动各国就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建设智库伙伴关系。他说:“由于历史原因,国际社会对亚洲文明的研究和了解还处于十分薄弱的状态。这种状况不利于亚洲文明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我约请在座各位,并请各位向全世界学者呼吁,拿起手中的笔、用自己的声音,在扩大影响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建堂也在发言中说,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彼此尊重、平等往来,这是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根本。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亚洲乃至世界各支文明更宜求同存异,相互包容,通过梳理国家合作共赢的文化逻辑来寻求共同的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思想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理事长蔡昉介绍说,本次分论坛计划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智库伙伴关系计划”,努力形成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建设智库伙伴关系常规运行机制;与相关合作方签署《亚洲文明交流互鉴建设智库伙伴关系意向书》;发布新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挑战与未来》;发布报告《亚洲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研究报告》;设立首批联合研究项目。

来源标题:以亚洲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  作者:陈小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