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崛起是因为“自由贸易”?殖民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

2019-03-08 14:33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QQ图片20190308142552

(此图为印度举行活动庆祝独立日。1947年8月15日,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 新华社发)

一些人总把欧洲的发展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认为英国等国家是依靠技术先进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来实现商业扩张、贸易发展的。实际上,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发家史”中不难看出,这是骗人的谎言,欧洲国家的相继崛起是在殖民经济的支撑下进行的,若没有殖民地提供的雄厚物质基础,欧洲是发展不起来的。

近代欧洲发展史离不开殖民经济,它伴随着英法荷等国家的侵略不断向全球扩散。不论是葡萄牙、荷兰,还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它们的早期经济积累都建立在殖民的基础之上,与“贸易平等、贸易自由”相去甚远。15世纪,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活动开启了欧洲对外侵略的大门,它将扩张的重点放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掠夺了大量的财富。16世纪,荷兰开始殖民扩张,它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建立垄断贸易公司,以贸易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侵略。荷兰的这一方法被其后的殖民国家纷纷效仿,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比如英国,从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它的殖民扩张整整持续了四个世纪。期间,英国不断汲取殖民地的财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成为了日不落帝国。19世纪,意大利也开始殖民扩张,虽然它的殖民地数量不及英法,但也在东非的索马里、利比亚、中国的天津港等地取得了殖民权,攫取了巨大的文化和物质财富。

殖民经济成就了殖民国家的产业调整,令其可以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以英国为例,1749年曾游历美洲的瑞典旅行家卡尔姆写道:“为了维护宗主国的贸易和富强,英国便禁止各殖民地开设那些会跟英国竞争的手工工场。除了少数规定的地方外,各殖民地不得在不列颠领土外贸易,外国人也不得和美洲殖民地贸易。诸如此类的限制多得很。”比如,在英国征服印度之前,英国的棉纺织业被印度产品挤压得一塌糊涂,等到彻底征服印度之后,英国立即启动“关税壁垒”,将进口印度的棉纺织品关税提高到70%-80%;同时,大幅降低印度棉花进口到英国的关税。这导致1814-1835年间,印度输入英国的棉布由125万匹跌到30万匹,而英国输入印度的棉布从100万匹激增至5100万匹,致使印度手工纺织业主大批破产。1775-1784年,英国年均原棉进口73.6万磅,1785-1794年间,却增至年均244.5万磅。稍加留意便可发现:英国原棉进口激增的时间,正是印度被彻底征服、变成英国殖民地的时刻。最终,英国通过“法律”,将它的农业“外包”给分散在全球的殖民地,只留下英伦三岛需要的工商业。随着殖民地助力英国的第一产业,英伦三岛的发展重心逐渐放在第二、第三产业上,促使英国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于是,飞梭(1733年)、水力纺纱机(1769年)、珍妮纺织机(1770年)、走锭纺纱机(1779年)之类的成果接连诞生,英国开始“工业立国”。

由此可见,殖民经济是一些发达国家不可回避的历史,即使他们常以“自由贸易”来标榜自身的发展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全球贸易,我们也要认识到被剥削被掠夺的殖民地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见:《包装出来的西方文明:英国如何实现“工业革命”?》《殖民时期不同国家的殖民扩张各有什么不同》等)

1538199157762

责任编辑:甄一蕴(QY0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