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伟:着力发挥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2019-02-19 11:28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着力发挥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健全制度保障体系中的舆论引导机制,“着眼于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积极进行舆论引导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智库这种“智力服务者”的支持。众所周知,智库是思想产品的制造者,也是思想产品的传播者,通过思想产品为社会提供智力服务。事实证明,积极正面的智库思想产品通过一定的舆论媒介向社会进行信息传递,有助于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提高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智库之于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集中表达的意见态度,是民众个人情绪、社会心理、利益诉求和思想状况的综合反映。在现代国家治理结构中,舆论需要引导,而智库在其中就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当今信息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智库已经不能再像以往那样满足于关起门来搞研究,生产的“思想产品”局限在小范围内加以使用,只是影响少数人。相反,越是成熟的智库越注意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渠道来传播自己的研究立场和研究成果,主动引导舆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智库的定位早已不仅仅是专门为决策者提供智力服务的“第四部门”,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公共职能,用思想产品开启民智、为公众提供思想和观点,引导大众舆论,增进社会共识。

从成熟智库的运作模式来看,它们常见的舆论引导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深入研究形成思想深刻的政策意见,提供给相关决策机构,通过决策者影响舆论。这是智库最常见最直接的信息传播方式。二是出版发行相关研究书籍,在公众中形成广泛影响。三是出版发行相关的报刊杂志。四是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智库声音。据统计,国外有的智库“每年有几百人接受电视台、电台采访”,信息曝光率很高。五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便捷迅速地发布智库的研究成果。这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智库更加重视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其网站以及新媒体载体都相当完备,并且易于用户检索查询。六是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等,传播智库的研究理念和思想产品。综合而言,成熟的智库通过上述舆论引导方式,通过各种媒介将其思想观点进行广泛传播,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为政策形成和政策实施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库尤其是民间智库还是促进决策者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积极正面的智库意见可以增进决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比较常见的做法是,智库通过组织搭建论坛、研讨会等平台为研究者、社会大众以及决策者提供了交流思想、意见和建议的渠道,推动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助于达成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在不同舆论场产生分歧时,智库可以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角色和专业的知识背景充当决策者与公众之间分歧的“缓冲阀”。通过积极与社会信息需求进行互动,智库为公众更加全面地解释和分析政策信息,帮助公众深入理解公共政策,澄清误解,纠正偏见,指出错误,从而弥合舆论分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共识的达成。

在舆论引导方面还有一定提升空间

在当前我国的舆论引导机制中,智库是相对缺位的。特别是一些热点公共事件中,智库的声音还比较弱。民众甚至期待智库作为第三方给出权威、专业、及时的意见时,往往并不能如愿。相比而言,国外一些成熟智库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其较为成熟的话语传播机制,对与媒体之间的合作的重视度以及自身研究成果的公共传播,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们往往积极介入公共事务,以客观、专业的姿态主动对民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议题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民众提供思想观点,为决策者提供解决方案,有效地发挥了智库作为社会矛盾“减压器”的功能。

坦白地说,近年来我国智库在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上已经作了不少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来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定数量的智库偏重自身建设和理论研究,缺乏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意识和主动性,舆论引导“不想做”“不会做”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一方面,智库内研究者的交往圈子比较狭窄,常常只限于学术圈内,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互动性明显不够。面对媒体,不知如何表达的智库还有不少。另一方面,如何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也有不足。虽然有的智库也建立了网站或开通了社交媒体,但舆论引导效果并不明显。话语形式单一刻板、传播内容过于学理化、更新频率不高、与受众互动不足等问题还比较普遍,距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

进一步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的建议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导向关乎生命,导向关乎发展。如果说,舆论引导是智库的重要职能,那么,正向舆论引导是智库的光荣使命。客观而言,智库传播的信息,既可能是积极正面的,也可能是消极负面的。如何让积极正面的智库思想产品占据主流、发挥正能量,需要智库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理论修养、社会经验和业务知识,对导向问题做到慎之又慎、严之又严,真正让智库传递出的信息能够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

增强智库的传播意识。各类智库应当转变智库建设的传统思维,意识到社会影响力的形成不仅需要依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也需要一定的传播能力、推广能力和营销能力。应进一步提升传播理念,积极融入信息时代,加强传播手段和传播机制建设,综合培育智库的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政策影响力。特别是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智库,应当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传播政策思想,为民众答疑解惑,引导理性舆论,减少社会负面情绪和不和谐因素,正向促进党和国家政策制定与实施。

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智库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各类媒介的宣传推广作用,既要积极同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进行深度合作,通过新闻报道、记者访谈、专栏文章等方式来解读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热点,也要借力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载体来引导社会舆论,提高智库及其专家在媒体中的出镜率和曝光率,进一步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

改变语言形式。智库在进行思想传播时应避免叙事过于专业化、学理化,应将复杂的专业问题用社会大众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善于运用个性化、接地气、有亲和力的语言风格,采用更为新颖的、更符合时代特点的、更具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来传播思想观点,真正让受众听得懂、真信服。

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沟通。智库不仅应利用各种媒介凝聚人气、提升关注度,还应为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提供交流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公共议题讨论和政策辩论,积极同民众展开互动,聆听公众意见,在交流中引导舆论、在沟通中赢得民心,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平衡各方分歧,促进共识形成。

建立专门人才队伍。目前,国内智库缺乏专门的传播人才,专家成员一般也不具备传播学知识和技能。在未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应注意引进一些在公共关系和传播学方面具有较强能力和社会资源的传媒界人才,可以设立专门的外联部门,负责与决策者、媒体、民众进行联系,捕捉民众关心的焦点话题,分析民情舆情,观察舆论走向,帮助智库专家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和传播方式。

加强对外传播力度。我国智库应顺应全球化趋势,提高开放度,加大国际间交流,积极对外进行输出,通过媒体宣传、访学、合作研究、论坛、学术会议等形式同国外同行展开对话,提升我国智库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帮助国际社会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来源标题:着力发挥智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  作者: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