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敏:以立法监管打好维权“补丁”

2019-01-11 10:14 杭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以立法监管打好维权“补丁”

2018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昨天上午由中消协联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顺风车安全问题、个人信息保护缺失、大数据杀熟普遍居前三,共享出行押金难退、网购平台售假问题、预付式消费现“套路贷”、移动支付安全漏洞等也是榜上有名。

透过这份榜单不难发现,一些大的电商平台、企业商家侵权事件,逐年上升为舆情焦点,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相继发生的两起顺风车夺命案。和过去一些传统商家相比,这些新型行业领域的维权热点,波及面大,影响面也更为深远。

公众关注消费维权事件,是因为和自身利益的息息相关。两天前,深圳警方就公布了微博大V“花总”个人护照信息遭恶意泄露事件处理结果。事件缘起于去年11月中旬,名为“@花总丢了金箍棒”的微博账号曝光了国内14家星级酒店卫生乱象。然而不久后他就发现,自己的个人护照信息被恶意泄露在互联网上。事件目前暂告段落,始作俑者深圳一酒店总经理彭某华也被处行政拘留七日、罚款500元,但公众对其的个人信息来源疑虑显然未就此打消。联想到近年来个人信息遭裸奔、满天飞,也有评论认为,这样的处罚,还是像“罚酒三杯”,恐难达到惩戒目的。

打足消费维权“补丁”,必须强化立法监管。去年9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立法规划,《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数据安全法》两法均被列入第一类项目,可谓扣住舆情热点。而就在今年元旦,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也正式施行,在这方面做出有效探索。应该看到,就电商业发展来说,这些年来无论是部分网店促销不规范、通过“刷单”虚构评价、大数据“杀熟”、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还是山寨品牌泛滥、平台恶性竞争等,既有恶意为之,更有天生缺陷,都暴露出监管的滞后性。有鉴于此,新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有力的法律监管才能消除“真空”地带,打足维权“补丁”。与此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商家,更要努力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当然不会一日养成,道德的血液自然也不会从天而降。在加大教育引导的同时,必须以立法来明确市场主体的契约责任,强化新兴领域的行业监管,结束野蛮生长。

果有胆敢以身试法者,那就让他吃上几记法律的“金箍棒”,如此,类似“罚酒三杯”的新闻,恐再不会“如是我闻了”吧。

来源标题:以立法监管打好维权“补丁”

责任编辑:陈龙飞(QY0026)  作者:涂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