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迷信“日本制造”?早已跌落神坛

2018-11-23 13:50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QQ图片20181123134509

(日本东京,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副社长梅原尚人(中)就其下属子公司篡改产品数据问题鞠躬致歉。新华社记者 马平摄)

精湛的制造工艺和生产效率曾帮助日本经济在战后成功转型,“日本制造”的工艺精良、质量过硬,也为国人所津津乐道。但到今天,中国在科学技术及工业制造等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某些领域甚至已经超越了日本,依然有一些国人“迷信”日本制造,闭着眼睛夸“日本制造”是“倾国倾城貌”,对于日本制造的产品愿意花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而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则是各种吐槽,即使质量比日本的好,哪怕价格稍高一点,就嫌贵。事实上,“日本制造”已经在持续走下坡路,连连曝出丑闻,早已不在“质量”的神坛之上了。

日本三菱、神户制钢所、高田、东芝、KYB(凯迩必)等多家有代表性的日本企业被发现数十年如一日不间断造假,不断曝出产品质量方面的丑闻,曾经的制造业典范正在崩塌。三菱公司从1991年以来销售的所有车型均存在燃效数据违规操作,至少造假了20多年;神户制钢所旗下多家工厂长期篡改部分铜、铝产品的出厂检验数据。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神户制钢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使用情况,欧洲联盟航空安全局建议暂停使用这家企业的产品;高田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安全气囊制造商,因为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气囊,使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被迫召回数千万辆汽车,被美国媒体称为“有史以来最恶劣汽车安全丑闻”;东芝公司则是三任社长涉嫌财务造假;而近日,日本公司KYB工业公开承认擅自篡改88家厂家的减震和免震装置性能数据,导致有一批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日本制造”走下神坛,映照出企业精神的坠落。一是近年大批日本企业纷纷转向欧美经营模式,突出强调股东利益而不是长期经营,“产品利润”代替“客户满意度”成为了日本企业追逐的目标。员工“终身雇佣制”瓦解,日本企业文化也从“珍爱员工及其家人”转向“股东权益优先”。如,伪造质量认证文件的神户制钢所事件中,神户制钢所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称,管理层对实现利润的要求以及赶工期的压力是造成不当行为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位在神户制钢所供职30年的员工称,参与数据造假的工人感到别无选择,因为他们需要维持生产。二是日本企业管理方式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的全球化竞争形势。如,日本企业管理普遍具有缺乏监督、制衡的通病,这与全球化竞争中所要求的管理能力相距甚远。另外,全球化以后,企业合作中的摩擦也对产品的质量造成影响。当使用方或下游企业对制造业的基础或上游企业提出了严厉的降低成本的要求时,如果双方不是共同改善,共享成果,对上游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负担。

虽然日本制造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人还是会力挺“日本制造”,而且还不时拿“中国制造”对比一下说说事儿,比如批判中国高铁的技术和发展模式等等。有意思的是,一些国际舆论对“中国制造”倒是越来越看好。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一家生产烤盘的美国公司,过去一直使用日本和韩国的钢材,因为中国钢材的缺点太多,但是最近几年,从钢材到涂层原料,几乎都改为在中国购买。2017年底,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54%的受访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者正加大步伐,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总之,日本制造的“工匠精神”值得学习,但盲目崇拜“日本制造”还是算了,说不定从日本“代购”回来的产品上标着“中国制造”呢。

(参见:《偶像坍塌,以你以为的日本制造为师吧》《专家解读“日本制造”造假事件的原因及其影响》《日本制造走下神坛 原因何在?》《日本制造在忙着造假和道歉,德国制造却说了这样一番话……》等)

1538199157762

责任编辑:甄一蕴(QY002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