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8-02-06 08:35 解放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为何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概括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含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作为系统全面综合的定位,“总体”二字突破了传统视域的安全理念、体系及政策,内涵十分丰富。

应对全方位威胁

总体安全观是全方位的国家安全观,应对的是全方位的安全威胁。

首先,安全威胁日益多元。以军事、政治、外交等冲突为代表的传统安全威胁依然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性面向,以国民、国土为基础的政治和军事安全是传统安全的重要目标。但必须注意和防范的是,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显现,且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使得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多样化态势不断增强。非传统领域内,诸如金融、能源、信息、食品、疾病等多方面的安全威胁,影响到了全球和地区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到了主权国家的安全与社会稳定。

其次,时空领域日益广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网络技术在拓展人类交往时空场域的同时,也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此大背景下,不仅国家安全威胁的自然空间向立体的陆海空天延展,而且认知空间也不断在网络信息基础上得以多维延伸。深化的国土安全和网络安全需要上升到主权高度予以认知。例如,对“信息主权”的强调就意味着把网络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最后,内外要素日趋复杂。从世界来看,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人类也面临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愈发走向一个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与此同时,以恐怖主义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在全球蔓延,如不加以警惕,势必导致不可预知的风险。从国内来看,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交织联动、错综复杂,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国家安全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抵御风险。

发展中彰显安全

面对全方位、多样性的安全威胁,我们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准确理解这一体系,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把握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发展的安全观,立足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在发展中彰显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从而增强忧患意识。

把握各类安全的地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中,人民安全是宗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性层次,既是根本目的也是最终依靠力量;政治安全是根本,反映了国家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经济安全是基础,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逻辑;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保障,反映了军事实力、文化软实力、社会张力方面的综合性向度,不仅要注重主权领域的交战,而且要注重文化领域的交锋、社会领域的交流;国际安全是依托,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包容性。

把握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原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系中,既要重视外部安全,又要重视内部安全;既要注重传统安全,又要把握非传统安全;既要注重国土安全,又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既要注重自身安全,又要在共同安全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是“单骑突进”

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对国家安全体系予以系统化打造,需要对国家安全战略予以体系化建构。

树立统筹兼顾、系统辩证的安全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是系统辩证的有机整体,要以统筹兼顾的方法进行统摄。总体国家安全观突破了传统上只注重国际安全的局限,把国内安全特别是政治安全纳入体系之中,同时也并未忽略充分应对和解决外部安全威胁,夯实了国家安全的基础。

健全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满足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在此基础上,要加强顶层战略设计,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一盘棋格局。国家安全不是某一领域某一部门的“单骑突进”,各地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效果。

提高综合治理、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的战略能力。维护国家安全离不开综合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提高备战打仗能力。军队是有效应对安全威胁的支柱。提升军队战斗力、提高军队与其他部门合作履行使命的能力,是国家安全战略体系化的重要环节。(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来源标题:为何强调总体国家安全观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高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