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2018-01-19 08:07 学习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全社会有效投资。推进和完善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更好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坚持企业投资核准范围最小化,原则上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投资行为。精简投资审批,减少、整合和规范报建审批事项,完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企业投资项目并联核准制度。及时修订并公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除目录范围内的项目外,一律实行备案制,由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备案机关备案。放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采取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政府和社会合作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模式,更好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撬动作用。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大企业规模巨大、创新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泛,对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强的决定力和带动力。这些特征决定了国有大企业的首要使命应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引领者。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着力提高国有资本投资回报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资本布局战略性调整,引导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提高国有资本的投资效率。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主力军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营造宽松公平的投资经营环境,保证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共同履行社会责任,鼓励民间资本和企业投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和潜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加大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改革力度,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完善财政资金投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大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力度,加大对中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大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入,增加有利于供给结构升级、弥补小康短板、城乡区域协调、增强发展后劲的投资,启动实施一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重大投资工程。要在规范投资管理上下功夫,编制好政府投资计划,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信息统一管理机制,改进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完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不断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项目实施的有效性。

健全货币政策机制,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推动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小额贷款、融资担保机构等发展,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投资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为“双创”项目提供股权、债权以及信用贷款等融资综合服务。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标准的监管规则,建立针对各类投融资行为的功能监管和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将优化投资结构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需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领域,杜绝低效乃至无效、负效投资,在补短板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增强投资的牵引力和导向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瞄准国际标准,加大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的投资力度和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来源标题: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  作者:梁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