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陷入“新平庸”困境 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正向中国转移

2017-12-15 15:21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一直被奉为世界经济学研究的主流。然而,伴随着中国经济近30年的飞速发展,以及西方经济的困顿,“中国经济思想优于西方”的判断在学界引发一定共鸣,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将因当前形势转移到中国。

国际金融危机10年后,西方经济体无法解决经济陷入“新平庸”“大停滞”的难题,未来五年这种窘境仍将继续,明显地暴露出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不足。“新平庸”一词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首创。根据IMF的统计分析及预测,经过2016年仅为1.4%的低迷增长后,2017-2018年G7集团GDP增长出现适度好转:2017年为2.0%,2018年为1.9%。但 2019年将降至1.6%,2020-2022年甚至降至1.5%。根据IMF预测,G7集团GDP增长将呈现“好两年-差四年”的模式。这与G7集团经济动态与罗思义在《美国中长期经济将缓慢增长》一文中所作的分析基本一致:2017-2018年G7集团经济将出现周期性的适度好转,但这不会转化为进一步加速发展。相反,2019-2020年G7集团经济增长将极为低迷。

在过去3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史上经济增速最快且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体,其经济思想的优越性早已得到了实践验证。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在2014年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只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很有可能到2025年前后,中国也会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占到全世界的18%,到2025年会超过20%,到2050年中国占全世界的经济规模很有可能在25%-30%之间,中国会是世界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中心。中国的成功经得起理论与实践的检验,是因为其政策没有照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而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的。林毅夫指出:“当时还有一个共识,即像中国那样推行渐进的、双轨的转型下的经济会比原来的计划经济更糟、更没有效率。但是现在回过头看,中国是过去40年当中经济发展最快、最稳定的国家;按照‘华盛顿共识’的‘休克疗法’进行转型的国家则遭遇了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

国际社会在目睹了中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西方陷入“新平庸”的反衬作用下,对中国经济学者及其著作越来越关注,中国经济理论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正日益被世界所认可。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为世界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 撰写专栏长达七年,他的作品经常被西方财经媒体引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关于绿色增长及相关问题的书籍也被国外翻译出版;倡导并创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的林毅夫在国际上影响力突出,他的新结构经济学更是成为波兰发展计划指导理论。此外,“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倡议客观上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在国际社会的传播。

(参见:《罗思义:西方深陷“新平庸“之际,中国经济学趁势崛起》)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