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撕下美国“普世价值”的伪善面纱

2017-08-23 16:29 参考活页

打印 放大 缩小

美国宣扬的“普世价值”深得国内许多推墙“专家”“精英”认可,美国亦被他们视为世界“民主自由人权”的灯塔。但是,近期发生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的暴力事件,则凸显了美国种族冲突之殇。这种长期深植于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不仅与其一贯宣扬的“普世价值”背道而驰,还令长期鼓吹美国价值观的中国有关人士难以自圆其说,暴露了所谓“普世价值”的虚伪。

从美国的历史来看,“种族仇恨”一直深埋其中。美国的历史大约二百四十年,而黑人与白人之间的种族矛盾,则在四百年前就已经发端,白人殖民者曾大量使用黑奴发展种植业。美国独立战争打响后,美国北部的白人以“北美一切受压迫人民的解放者”的姿态出现,从而把北部地区的种族仇恨化解掉了。然而,在美国南部,以弗吉尼亚奴隶主为首的一部分人为了眼前利益,并没有跟上北方的脚步。他们自称为“民主自由人权”的代表(民主党的前身),却完全没有把黑人考虑在内,为新生的美国埋下了一个遗祸至今的致命隐患。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但除了美国最北端已经基本消除了奴隶制的新英格兰地区外,全国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奴隶存在,而当时的黑人奴隶总数占到了美国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一。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围绕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美国南方蓄奴州与北方自由州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议、角力,并爆发内战。可以说,历史上存在过的黑人奴隶制,无疑是包括这次在内的美国国内冲突发生的一个缘起。

美国内战期间,拥护奴隶制的南方邦联,成为维护白人利益的象征。此次弗吉尼亚州暴力事件的起因,便是夏洛茨维尔消除南方邦联标志物的行动。2015年,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发生了白人至上主义者迪伦·鲁夫在教堂枪杀9名黑人事件,之后,南部多个州兴起了移除美国内战中代表南方的“邦联旗”和其他邦联标志物的运动。在新奥尔良、圣路易斯等地也都曾发生因拆除南方邦联标志物举动引发白人民族主义者抗议和对峙的事件。

美国社会针对黑人的歧视、压迫、种族隔离、私刑谋杀等,在内战之后依然延续了近百年,直到上世纪60年代在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下,美国黑人才逐渐拥有了和白人一样的公民权利。即便如此,从1619年开始的数百年奴隶制和黑人白人种族间矛盾所遗留下来的巨大历史阴影却无法从人们心中消除。1980年5月,4名白人警察殴打一名黑人司机致死却被判无罪,在迈阿密引发暴力冲突,造成18人死亡,另有400多人受伤。1992年4月,同样的事件再次上演,在洛杉矶引发骚乱,造成59人丧生、2300多人受伤。2001年4月,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一名19岁非洲裔青年被一名白人警察杀害,引发当地30多年来最严重骚乱,在骚乱中超过800人遭逮捕。2014年8月,因白人警察枪杀一名非洲裔青年,在密苏里州弗格森市引发骚乱。可见,当黑人死于白人警察之手时,白人常常能够得以开脱,其所谓的人权也不过是保障白人权益的工具而已,对黑人并不具普适性。

在美国,白人高人一等的心理根深蒂固。美国白人右翼团体推崇“白人至上主义”或“白人民族主义”,强调优先保障白人利益。他们种族歧视的对象,也不单单局限于黑人,而是扩展到白人以外的其他有色人种,比如将墨西哥裔称为“寄生虫”、将华裔称为“中国佬”等等。另外,特朗普上台前后发表的反墨西哥移民言论、颁发“禁穆令”、对弗吉尼亚冲突事件的模糊表态等,更是挑动种族情绪,彻底撕下了“普世价值”的伪善面具。

美国社会的种族不平等现象,也反证了《独立宣言》中对“人权”“平等”的狭隘定义。《独立宣言》中所谓“天赋人权”中的“人”,并不是指的所有人类,而是信仰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裔白人,他们的价值观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人人生而平等”中所说的“平等”,也只是针对白人。对美国种族间存在的问题,《独立宣言》的起草人、美国国父之一的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在晚年写给朋友的信中表示,美国社会并没有践行确保“人人自由”,担忧美国难以化解的种族矛盾与种族仇恨在将来会化成滔天的烈焰,将美国这座满载着光荣与梦想的“山巅之城”烧成灰烬。

由此可见,夏洛茨维尔的暴力冲突并不是一个偶然,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与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风气是引发这次暴力冲突的罪魁祸首,它不止揭示了美国的“白人至上”信仰,也将“普世价值”的虚伪暴露无遗。

(参见:《“普世价值”之花在美国“结果”》《弗吉尼亚,美国梦开始和凋零的地方》等)

责任编辑:韩新春(QY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