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视频近日持续在网络热传,感动着观看的人们:香港电台12月14日播出节目《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龙应台问台下听众,人生启蒙歌是哪一首,一名中年男士回答,是大学师兄们教的《我的祖国》,很快观众席上响起了声势浩大的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亿万中华儿女无不扬眉吐气、喜气洋洋,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正如乔羽先生谈及创作感受时所说,“最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感情”。事实上,这首歌之所以能历经60年沧桑岁月,引发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情感共鸣,唤起舆论场上成千上万人的转发、关注、感动,就在于其唱出了中华儿女爱国爱家的崇高情怀、共御外侮的坚强意志和昂扬勃发的精神面貌,体现了那个时代独有的气象与尊严。这首歌曲的“境遇”充分说明,那种发自肺腑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些最为广泛的民族集体记忆,足以穿越时光,成为国人心中永恒的经典。
一个时代一首歌。音乐反映着人们的现实生活情感,而那些反映广大人民内心情感、凝结民族集体记忆、人人皆会唱的歌曲,便可称之为“时代之声”。《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一大批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已经沉淀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灵密码”。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当永久珍存。同时随着时光流传、代代相续,对于后辈而言,我们也会成为前人,也应当为后代留下今天的“时代之声”。今天我们有没有这样一首歌,留给将来的民族集体记忆?可以让后来者听之了解到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核心的命题?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正在快步成真,13亿多人民正上演着波澜壮阔的活剧。前所未有的中国故事,气象万千的时代景象,完全可以转化为感人肺腑的文字,激昂跳动的乐章,色彩斑斓的画面。今天的中国,思潮多元多变,众声喧哗嘈杂,群体日趋分化,要完成从现实到作品的转化,呼唤更为细致的观察,更为冷静的思考,更为敏锐的捕捉。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有雄心壮志,以强烈的文化自信担负起时代使命,创作出同当下火热实践、同国家快速发展相匹配的传世经典,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期待我们为后世留这样一首歌,无论听者是青春年少或已白发苍苍,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空如何更替,都能唤起那最本初纯粹的感动,激发出那深藏心底的无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