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新研发的集七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路灯杆”在北京街头亮相。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智能型灯杆将迈向实体化推广和应用,城六区范围内将试点完成100棵复合型灯杆的建设。智能路灯的七大功能是怎样实现的?北京城里还有什么有趣的“黑科技”吗?千龙智库将为读者解惑。
资料图
智能路灯有“七招”
首批20个智能灯杆于12月9日亮相左安门西街。该智能灯杆集照明、空气监测、微基站、WIFI设备、视频监控、信息发布、电动车充电等七大功能于一身,灯杆最顶部是WIFI信号收发器,向下是照明路灯,可根据交通流量和特殊天气调节光照度;再向下为监控探头、电子显示屏和环境传感器,可通过传感器监测PM2.5、温度、湿度、大气压、风速、风向等环境信息。另外,智能路灯杆还具有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功能,在灯杆的最下端设置了公共充电桩,市民可用手机扫描灯杆上的二维码,下载充电APP进行查询和预约充电,充电费用可通过手机支付。智能型灯杆既美化了城市道路,又能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做到了将资源整合、管理集约化。据介绍,智能型灯杆实现了单灯智能化控制,安装操作系统后,可在电脑上实时监测到每盏路灯的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后,工作人员可精确定位到哪个路段的哪盏灯,同时也省去了人工夜间巡检环节,节省了人力。
中关村“智造大街”亮相
主打“硬科技”的中关村“智造大街”今年在海淀正式亮相。这条街不仅是中关村的创业新地标,也是一些看似天马行空的“黑科技”从虚拟走进现实的地方。这里有科幻感十足的智能感应台灯,无需身体接触,只要在其上方用手掌隔空轻轻一挥,上下挪动,就能控制台灯的开关与明暗。街区任何一处景观或公共设施,都有可能隐藏着一项高科技----街上一栋建筑有着两人多高的茂盛绿植墙,该绿植墙采用了中关村企业普泉科技独创的痕灌技术支撑,能够让水滴“悬而不露”,既能省水,又能保证墙体上的植物吸饱水、透足气,仿佛天生水平生长一般。另外,“智造大街”上的人脸识别技术,能通过摄像头记录下所有走进街区的人的面部特征,如果联通公安系统的部分信息,该技术就可用于抓捕犯罪分子、寻找走失儿童。
资料图
机器人交通劝导员登场
近日,机器人文明交通劝导员小文登场在通州登场。机器人小文的身高在1.5米左右,便于行人观看和交流,满电状态下小文可连续工作13个小时。据介绍,小文的功能在目前进行文明交通行为宣传和指引行人文明过马路的基础上,增加了道路问询、互动对话等人机互动功能,另外还可增加人脸识别功能,对不文明行为进行记录存档,与公安局大数据相连,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脸识别。据悉,“小文”是全国第一个走上街头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的机器人。这是通州区引进科技专业志愿服务队的一次创新尝试,是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智慧副中心的一个体现。
科技让地铁更便捷
北京地铁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换脑手术”基本完成了。从明年开始,北京地铁将逐渐开始智慧出行的变革,市民明年有望刷智能手机进站了。据介绍,经过升级改造,北京地铁闸机将具备识别移动支付的功能。但由于北京地铁客流大、安全运营要求高、设备多,系统升级和测试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北京地铁会加快施工,尽早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另外,未来各地铁站还将新添取票机。市民可以实现远程网上购票,凭二维码等到地铁站扫一下出票。目前该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同时,地铁出站补票也将逐步实现智能化。
资料图
火灾预警也智能
近日,海淀东升镇政府通过出资购买社会服务,为300多户弱势群体家庭及“十小”场所试点安装了智能火灾预警系统。这款智能火灾预警产品由北京法安通公司研发,当光电感烟探测报警器感应到一定浓度的烟雾时,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及时将火警信号传送用户的监护人或近亲属等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实时接收火警信息,提醒救援。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火灾预警系统的免费安装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防范“小火亡人”的技术手段。此次安装只是个开始,未来还将逐步扩大安装范围,建立预警系统与微型消防站联勤联动机制。(综合北京晨报、中新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等相关信息整理)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