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起,北京市将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形成了“一揽子”推进体系。2016年,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依然平稳有序进行。清退批发市场、整治地下空间、关停不合格店铺……这些举措你了解多少?千龙智库带您一探究竟。
资料图
西城
作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区域性服装批发市场所在城区,疏解区域性批发市场是西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点任务之一。自西城区出台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以来,共限制禁限目录内行业注册申请3268次,冻结“动批”等市场主体的变更登记申请,实现有形市场、市场内商户两年来的“零增长”。截至目前,金开利德、聚龙等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已关闭,天意、“动批”正在加紧整体关停的脚步。曾经,高峰时“动批”区域人流量可达日均6万至7万人,如今已下降至不到1万人。2017年,西城区将打好以“动批”为代表的区域性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疏解的“收官之战”。同时,西城区还建立了产业和功能准入审核评价机制,从源头上严控新增经营主体的准入,通过工商、质监、食药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有效控制了存在多年的小发廊、小旅店、小网吧、小洗浴、小餐饮,消减“七小”门店3071户。
海淀
11月7日,海淀区田村山南路经营近六年的润都市场正式关停。润都市场拆除后,为解决居民购菜问题,街道办在市场斜对面的武颐嘉园底商开设了400平方米的便民菜站,又鼓励社会力量在周边开设2家便民菜店。据悉,市场拆除后的土地将拟引入符合海淀区发改委下发的“产业禁限”目录要求的产业,市场未来主要发展体育、文化及高科技产业等。
继位于丽泽桥长途汽车站旁的天兰天尾货总店定于11月底关张之后,其万柳旗舰店(亦称夏家胡同店)也开启撤店模式。此次配合疏解非首都功能撤店的天兰天尾货市场万柳桥店,自即日起计划用两个季度的时间完成撤店工作,并进行升级改造,或将开创新的商业模式重新开张。新的天兰天尾货将落户燕郊东贸国际服装城,预计2017年元旦开张。新址在店铺面积、配套设施、交通条件、客流量等方面,都比较符合天兰天整体外迁的需要,新店还配备了创意中心,为商户的产业升级提供了条件。
资料图
朝阳
2016年,朝阳区重点围绕有形市场、工业污染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场站和出租大院四个领域展开功能疏解。同时,坚持控增量和减存量并重,在招商、注册、审批等环节,严格执行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引导存量退出,清退一批低级次市场和废品回收场站,关停一批高污染企业。截至10月底,朝阳区已疏解商品交易市场66家,关停一般制造业85家,拆除仓储物流基地3家,拆除再生资源回收场站19个。合计腾退建筑面积104.8万平方米,全年功能疏解任务全部提前完成。
目前,朝阳区正在清退以低端仓储业态为主的物流企业,逐步构建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居民便利消费的现代物流体系。“十三五”期间,朝阳区将重点疏解建材家居、日用百货、服装鞋帽、汽车配件、电子产品等相关行业的市场;重点引导和推动区域性农副产品、基础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功能外迁;重点疏解未经规划审批、占地面积大、环境秩序乱、具有分拣功能的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场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清退有形市场不是简单的关掉,而是利用政策机制引导企业搬到更合适其发展的地方。清退后,朝阳区将利用空间环境的优化,重点培育金融、文创等高端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提质升级。
资料图
丰台
丰台区是京城批发市场的集中地,共有241家批发市场,占全市15%以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区将通过两至三年把丰台的批发市场转到为市民的服务上来,把区域型批发市场转至外地。目前,丰台80家农贸市场已有60家完成了向商品超市转型,2016年,批发市场已清退51家。作为丰台区批发市场的聚集区域,大红门地区目前已经完成23家市场疏解,年底前还将完成9户市场的疏解,2017年再完成11家市场的疏解,大红门地区45家市场的疏解将基本完成。开展疏解工作以来,大红门地区累计疏解仓库大院98处,涉及面积约49万平方米。另外,丰体早市也于11月正式关停。市场关停之后,卢沟桥街道将在周边投放6台蔬菜直通车解决居民购菜难问题。除疏解市场外,丰台区丽泽、新发地、木樨地三家区属长途客运站3家长途客运站也将全部关掉,搬离繁华人口聚集区。(综合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等相关信息整理)
(千龙智库生产真知灼见。了解更多内容,敬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